何绛
这首诗是诗人在朝云墓的十次吟咏中,对孙西庵先生韵的一次即兴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何处风光最可怜,四邻凋谢变桑田。”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叹。这里的“风光”指的是周围的景色,而“桑田”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大泽,后来变成了陆地。诗人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重牵匹马吟红叶
这首诗的译文是: 满湖青草雁声春,摘尽庭兰不见君。 唯对松筠听刻漏,欲书花叶寄朝云。 窗残更夜人何处,树蘸芜香鹤共闻。 无复绮罗歌白日,青丝宝髻石榴裙。 注释: 1. 青草:指春天的草地。雁声春:雁在春天的叫声。 2. 庭兰:庭院中的兰花。 3. 松筠(qín):松树和竹子。 4. 刻漏:古代计时的器皿,形似漏斗,中间刻有刻度。 5. 朝云:指女子的代称。 6. 窗残更夜:指深夜时分。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赵陀城下送王孙,珠海西行到雁门。 - 赵陀城:这里指代的是古代赵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 王孙:古代对王子、贵族的尊称。 - 珠海西行:珠海,即今天的广东省珠海市。西行,向西行进。 - 雁门: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北部,为古代重要的边防关隘之一。 译文:在赵国的都城送别了一位远方的王孙
朝云墓,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妻子,名叫许氏,字朝云。这首诗是李白在妻子死后作的诗。 1. 首句“此生多是厌羁离”,意为人生多是厌倦羁旅分离。这里的“羁离”即指旅途中的离别之苦。 2. “欲语潸然便泪垂”,意指想要倾诉却只能默默流泪。潸然,眼泪流下来的样子;潸,流泪的样子。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3. “触石晴云凝翠鬓”,意指触到石头上的阳光和晴朗的云彩凝聚在鬓发上
朝云墓是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当涂青山西麓。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流离江南时所作。当时,他已经远离故乡,漂泊在江南一带。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南方应有未招魂,去国离家见白云。
注释: 1. 寒风淅淅素帷开,生死交情心重催。 2. 二老白头犹反服,三孤黄口未成哀。 3. 哺乌尚歉生前愿,鵩鸟何期岁尽来。 4. 知汝夜台悲痛绝,且含红泪奠三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悲痛之情。 首句“寒风淅淅素帷开”,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寒风瑟瑟,白色的帷幔被风吹得微微颤动的画面。这里的“素帷”指的是白色的丧帐
【诗句释义】 我要感谢魏山民世兄,您不远数千里从江西宁都来到广东广州为您的父亲改葬。其次,是您的父亲,他生前一直有学问、有见识、有修养,您在父亲的葬礼中表现出的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我深感佩服! 【译文】 经过一年的时间,父亲去世了,失去了老师的指引,天理先生(指父亲)努力恢复他的衰败状态。 造化(自然)掌握着权柄,山川无语却能传达心声。 我们两代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梳洗楼前粉暗铺,思君犹似掌中珠。 愁机懒织同心豆,芳沼徒看比目鱼。 喧梦却嫌莺语老,邀欢不厌柳条初。 从来乐事关身少,肠断萧娘一纸书。 注释: 1. 梳洗楼前粉暗铺:在梳洗楼前,粉被铺得昏暗。 2. 思君犹似掌中珠:思念你就像手中把玩的珍珠一样珍贵而美丽。 3. 愁机懒织同心豆:忧愁时懒得织布做同心结的豆子。 4. 芳沼徒看比目鱼:在芬芳的湖沼边,只能看到一对鱼儿相伴游泳。 5.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前提下,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比较判断正误即可。 本诗首联“双峰如阙水迢迢,恍惚洪涛怒未消”,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海门江口的景象。诗人用“双峰”比喻江口的双山,用“如阙”形容山势高峻险要,仿佛是皇宫中的门楼;再用“水迢迢”来形容江水的浩渺无边。颔联“相国家祠遗异代,书生无泪洒前朝”,写海门江口双山之上的三忠祠
诗句释义: 1.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 在人日节这天,我作为客人在南宁拜访了王问溪先生,并共同创作了一首诗。 2. 几间茅屋楝花村,鹤发先生教子孙 - 我居住在几间的茅屋里,周围是盛开的楝树,一位满头白发的先生教我如何教育他的子孙。 3. 一代书成犹秘枕,三竿日出始开门 - 他一生中完成了一部重要的著作,但仍然将书卷藏于枕头之下,直到太阳升起才打开门去迎接新的一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