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诗句释义: 1.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 在人日节这天,我作为客人在南宁拜访了王问溪先生,并共同创作了一首诗。 2. 几间茅屋楝花村,鹤发先生教子孙 - 我居住在几间的茅屋里,周围是盛开的楝树,一位满头白发的先生教我如何教育他的子孙。 3. 一代书成犹秘枕,三竿日出始开门 - 他一生中完成了一部重要的著作,但仍然将书卷藏于枕头之下,直到太阳升起才打开门去迎接新的一天。 4.
马鬣先朝迹未湮,赐田春尽绿初匀。 注释:马鬣是帝王陵墓前立石,用以标识方位,这里指的是李氏恭人的墓碑。赐田指皇帝赏赐给李氏的墓地,春尽表示春天已经过去,草木开始生长。 五持主命惟开府,七日军储属妇人。 注释:五持是指掌管国家大事的官员,这里的“主命”可能是指朝廷的命令或指示。开府是唐代的一种官名,这里可能是比喻李氏恭人在朝廷中的职位或地位。七军指的是唐朝的七节度使,而妇人则指的是女性
这首诗是诗人对雷峰寺的重游之作。下面逐句进行注解: 曾礼名山兴未谖 - 曾:指人名,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己或者他的朋友。礼:尊重、尊崇。名山:著名的山峰或寺庙。兴未谖:没有忘记。 漫摇双桨入深村 - 漫摇双桨:随意地摇动两只桨。入深村:进入村庄。 梅花带雪笼轩槛,鸥鸟随流到院门 - 梅花被雪覆盖的景象;鸟儿随流水而飞的景象。 皓月亦知亲丈室,黄金重见布祇园 - 皓月知道这是您的住所
【注释】 寄罗浮古道士:写给在罗浮山隐居的那位古道士。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县西北。 鹤发:指老人的头发白色如鹤羽。先生:对人的尊称。不记年:不知年龄。 铁桥千载看流泉:形容时间久远,泉水流淌不断。 周身体:全身被白乳覆盖。 黄冠:道士所戴的黄色帽子。老洞天:指深山老林。 雷公:道教神话中主管风、雷之神。赤篆:红色的篆书经文,这里指道教经文。自烧云母吐青烟:道士自己用云母烧炼丹药时,炉中生出青烟
【注释】 袈裟:袈裟是出家人的衣服,这里指僧人的服饰。着破:穿着破烂。童年:指少年时期。文雅风流:指举止文雅有风度。皎然:唐代诗人,字清昼,号灵澈,今安徽宣城人。 【译文】 僧衣虽破旧但依然保持着少年的风采,文雅风流是皎然的本色。 把世俗的烦恼都抛到金磬之外去,沉香自燃在玉兰边。 山云遮掩了寺门,应该穿得更加合适;溪流挡在门前,应当悟透禅理。 大笑一身六千里,长久地与师傅谢绝世间缘。
【注释】 一堤杨柳:指一条堤上的柳树。旗亭:古代设在交通要道旁的酒食摊子,供行人歇脚饮酒之用。 细叶乍分微有色,垂条欲长渐多情:指初春时节的嫩柳,新抽的枝条纤细柔嫩,颜色淡雅。柳条渐渐长粗,仿佛多情起来。 依依晓岸含烟浅,濯濯河桥别思盈:指春天清晨,杨柳依依,轻拂着岸边。杨柳在小桥上轻轻摇曳,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人。濯濯(zhuó):形容杨柳枝儿柔软而细长。 忽忆数株栽户外,十围归去恐将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犹子中木同余旅食吴门以事先归作诗示之」 - 犹子中木,即诗人的朋友,他们一同在吴地谋生。因有事先回故乡(归去)。 - 注释:诗人的朋友“犹子中木”和他的同伴一起居住在吴门,为了某种原因需要返回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愿。 2. 「五千里外初为客,一棹还乡秋又深」 - 诗人远离家乡已有很长时间,现在终于有机会回家。但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时间流逝得很快
注释: 黄冠高隐粤江湄,中岁功名付奕棋。 筑就一楼供佛母,教成二子作儒师。 堂中宾客何曾识,箧里钱刀尽欲施。 降日孟陬先正则,年年椒酒寿千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李慧庵的祝福。 首联"黄冠高隐粤江湄,中岁功名付奕棋。"描述了李慧庵的隐居生活和晚年的平淡心态。黄冠是指道士的帽子,高隐是指选择隐居的生活,粤江指的是广东的一条江,湄指河流的边缘
【注释】 衲,僧服。千片:形容衲衣的多。苍藤:指山野间的青藤植物,常绿灌木。苦行修禅,最上乘: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所以有“苦行”之说;“最上乘”,意谓最精深、最高的修行层次。半千僧:僧人吃饭时用碗的数量,这里指僧人。仇雠:憎恨。清静:指心境宁静。境到:境界显现。仇雠绝爱憎:仇人相见不相识。闲日:闲暇无事的日子。松下坐:在松树荫下坐着。笑看:笑着看。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蒲团兀坐最高僧,十载空山厌世情。 - 蒲团:一种佛教修行时常用的坐垫,代表静心冥想。 - 兀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着。 - 最高僧:在禅宗中,高僧指的是达到一定修为的僧人。 - 十年空山厌世情:形容僧人在深山中修行了十年,远离尘嚣,对外界的纷扰已感到厌倦。 2. 嚼米久知砂在饭,咬根长断菜为羹。 - 嚼米:比喻修行中的精进和努力。 - 砂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