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注】这首诗写诗人重游苍梧山,夜泊山下的所见所感。 泊苍梧(注释): 指重访苍梧山。 客:指诗人自己。 扁舟:小木船。 心:指心情。 难对在高深:难以对答于山之高深。 芳草绿新恨:芳草又绿了,勾起了旧日的愁恨。 春风:春风吹动着树木。 林:树林。 岂无同旅泊:难道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在此停宿。 谁识此宵吟:谁能理解我今夜的吟诵呢? 赏析: “重过苍梧”,点题。“重”字表明诗人对这地方有感情
【解析】 1.引:长笛;镜:指铜镜;轩:窗户。黄菊盛开,我对着铜镜梳妆,在小窗前赋诗以呈献给主人,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句意。 2. 众卉皆摇落,一枝良可思。非关雨露德,生有岁寒姿。无意来华屋,闲情在短篱。秋英人素重,知与夕餐宜。 (1)众卉皆摇落,一枝良可思。 【注释】 ①卉:花草;摇落:凋谢;一枝:指菊花。②良:很;可思:堪想、值得思念。 译文
【注释】 净土禅林:指净土宗的寺院。雪嵩大师:名不详,唐代高僧,俗姓王,住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老僧:僧人自称,此处指雪嵩大师。下竹榻(音dá):放下竹制躺椅。竹榻是僧人坐禅、打坐时用的。松扉:门上挂有松枝的木门。疏磬(qìnɡ sìnɡ)依林静:稀疏的磬声随着树林中寂静的气氛而变得幽远。寒云绕殿飞:寒冷的云团环绕在寺院的殿堂上空。琼南渡海去:意即从南海(今广东省)来到北方(今浙江省一带)
注释: 君今渡海还,椰实满秋山。——送你过海回家,山中椰子熟透了。 野店红鱼饭,溪桥白竹间。——在野外的小店吃着红鱼饭,走过溪边的小桥时,看到洁白的竹子。 星霜侵客梦,风木感愁颜。——星星和月亮照着我的梦,风吹动树木让我感到悲伤。 去去休惆怅,人生自此闲。——去吧去吧,不要为离别而伤感,人生的旅程从此会是悠闲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朋友即将远行,劝慰友人不要忧伤,人生自有其逍遥自在之处。
【注释】 行尽天涯路:走遍天涯。 年年见汝衰:一年又一年看见你衰老。 雪霜姿:指梅花傲寒斗雪的品格,也比喻坚贞不屈的精神。 平原一睇望:平原上远远地观望一下。 殊作塞垣思:这使人想到边塞,产生思乡之情。塞垣:边塞。 【赏析】 《冬草》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以“冬草”为题,描绘了冬草的坚韧与美丽,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行尽天涯路”
【注释】 《黄竹早行》:诗题一作《送人游蜀》,“黄竹”指蜀地。 残星:即残星渡河。 岫(xiù):山洞,山穴。 轻车:指诗人所乘坐的车。 春雾含花重:春雾笼罩着花朵。 村烟:村落炊烟。树疏:树林稀疏。 过桥:指渡口。 人影暗:形容渡船行舟时水面上只有微亮的光芒。 出谷鸟飞初:鸟儿刚刚从山谷飞出。 年年:每年。靡(wí):无,没有。 【赏析】 此篇为送别之作。诗的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写情言志
闻钟 苦行僧何在,一敲一听生。 非关来远近,得处即分明。 岂但人心觉,直令天地清。 坐观人境际,雪月夜阶盈。 译文: 听到钟声, 苦行僧在哪里, 一敲一响,一响一声, 心生感应。 不是距离的远近, 而是心与钟的感应。 不仅仅是人心能感应, 更是天地之间, 也能感应。 赏析: 这首诗以闻钟为引子,描绘了苦行僧的心境。他一听到钟声,便心生感应,这感应并不是因为距离的远近
【赏析】 此为僧人在寺中静坐思过而作的诗。“兀坐山中寺,人间无此心”,是说诗人独坐于寺中,远离尘世,超然物外,没有俗念杂扰。 “溪声空物性,松影过堂阴”两句,写僧居环境的幽静和闲适。“溪声”指溪水潺潺,“物性”指万物自然本性,“过堂阴”指穿堂而过的阳光。这两句诗写出了僧人独处山中,听泉、看树、观日的清幽境界,以及他对此的怡然自得之情。 “虚室但清磬,生台多杂禽”两句,写寺院的钟声和鸟儿啼鸣
【解析】 本诗是诗人送别圆和尚回丹霞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第一句写诗人因闻道寡而自怜、益怅离别之情。第二句写挂席又千里,秋风雁翅城。第三句写丹霞何日到,白露满天行,第四句写虽觉溪山异,还同一月明。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丽,意境优美,含蓄深沉。 【答案】 译文:我自怜自己闻道寡少,更加惆怅于别离之情。挂船又远千里,秋风催动着北雁南飞。何时才能到丹霞?白露满天,月光皎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松堂钟磬罢”一句,点明时间是“十八夜”,地点是精舍。“疏露滴秋林”一句,写月色如水。后两句“好月还终夜,明灯共此心”是说:美好的月亮一直陪伴着我,明亮的灯火与我心意相投。第三联的“方穷选胜力,不觉入山深”是说:我正尽兴地观赏美景,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深山。第四联“自笑红尘里,茫茫何处寻”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