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小重山·秋闺 萧瑟幽闺更漏长,庭前丛桂发、暗飘香。月明露白渐生凉,轻风起、时拂郁金裳。 远雁一行行,相看还伫立、怯空房。幽怀几许总难量,兰缸灺、花影欲窥窗。 注释: - 萧瑟幽闺:形容女子的居处环境幽静而寒冷。 - 更漏长:指夜深人静的时候,更鼓声响了很长时间。这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感觉。 - 庭前丛桂发、暗飘香:桂花在夜晚开放,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注释】 1、端午:即端午节,古代节日。 2. 小重山:词牌名。 3.节届:节日到来之时。 4.佩符辰:佩带符节的时候。 5.输与:送给。 6.年光催短鬓:一年的时间催人变老。 7.感时怀古:感伤时事,怀念古人。 8.沾巾:眼泪流下来。 9.湘江:湘水,指长沙。 【赏析】 《小重山·端午》是南宋词人陆游的词作。此词是作者在端午节写的,词中通过描绘端午节日景象
【注释】十二:指天上的十二仙女。江妃:指湘水女神,传说为尧时九疑山人面蛇身之神。白练裳:白色的裙子。郯藤:香藤,一种植物。“斑”字,形容泪痕斑斑点点。英皇:皇帝。离魂断、金佩冷潇湘:离魂已断,玉佩冰凉如在潇湘之地。探汤:比喻暑气逼人。堪怜:可惜。一握入:一把就握住了。凤羽:凤凰羽毛。近:接近。全凭仗:完全依赖。透襟凉:全身都感到凉爽。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美人迟暮之作,词意哀婉,风格凄清
诗句原文: 片帆烟雨下孤城。数株新录软、茜红明。春江何似玉人情。风乍起,远渚石桥平。 注释: - 诗句中的“片帆”指的是小帆,而“烟雨”则形容了天气的朦胧和景色的幽静。 - “孤城”指的是孤独的城池,通常用来象征人或物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 “数株新录软、茜红明”中的“新录软”可能是对某种植物嫩叶的描述,而“茜红明”则描绘了这种植物鲜艳的颜色。 - “春江何似玉人情”通过比喻
小重山 · 饮张祖望从野堂 细草如烟野渚平。草中云突兀、是秦亭。小堂开处日初晴。花满地,新竹叫残莺。 邀客坐吹笙。美髯都化雪、不须惊。黄河天上赋新成。堪下酒,试诵与侬听。 【注解】: ⑴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宝月桂”、“丑奴儿”等。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⑵细草:指草地。 ⑶烟:雾气,蒙蒙的。 ⑷渚:水中沙洲。 ⑸云:指天上的云。 ⑹突兀:高耸的样子。 ⑺小堂
小重山·八月初九日风雨寒甚昼眠有作 江上秋涛卷黑云。朦胧天未晓、雨翻盆。棘闱灯火正纷纷。青衫湿,都是旧啼痕。 衰鬓已如银。久将年少事、让他人。午鸡啼过不开门。风太紧,拥被惜馀温。 注释: 江上秋涛卷黑云——江上的秋涛卷起了浓密的黑云。 朦胧天未晓、雨翻盆——天色昏暗,还未破晓,雨水却像翻动的盆子一样倾盆而下。 棘闱灯火正纷纷——科举考场里的灯光闪烁不定,像是纷纷扬扬的雪花。 青衫湿
小重山·晓起 春梦朦胧睡起浓。绿鬟浮腻滑、落香红。妆台人倦思难穷。斜簪玉,低照镜鸾中。 徐步出房栊。闲将罗袖倚、立东风。日高烟静碧绡空。春如画,一片杏花丛。 注释: 1. 朦胧(méng dǒng):不清楚的样子,模糊不清。 2. 绿鬟(huán):黑色的头发,古代女子的发型。 3. 浮腻滑:表面光滑润泽,形容女子的发丝细腻柔滑。 4. 落香红:指女子的头发在梳洗后散发出香气,颜色呈现红色。
小重山 · 讯游人 闻道韶光色色新。青骢骄玉勒、踏芳尘。河桥嫩柳折殷勤。全不管、叶叶翠眉颦。 莺语咒含嗔。子规催不转、未归人。东皇若肯惜馀春。红药在、重染茜香匀。 注释: - 闻道:听说,获悉(韶光,这里代指春天的气息,色色新,形容色彩艳丽)。 - 青骢骄玉勒:青白色的马儿得意地套着华丽的马勒(玉勒,古代用玉装饰的马具)。 - 踏芳尘:践踏着芬芳的尘土。 - 河桥嫩柳:河岸上的柳树。折殷勤
小重山 诗酒休惊误一生。黄尘南北路、几功名。枝头乌鹊梦频惊。西州月,夜夜照人明。 枕上数寒更。西风残漏滴、两三声。客中新感故园情。音书断,天晓雁孤鸣。 注释: 1. 诗酒休惊误一生:意思是说,不要因为饮酒作诗而耽误了一生的大事。 2. 黄尘南北路:指的是在南北方向的道路上奔波,形容旅途中的艰辛和奔波。 3. 几功名:多少功名。表示对功名的追求和渴望。 4. 枝头乌鹊梦频惊
小重山 【注释】 - 云去风来: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 断烟分远树:指夕阳西下,天边余晖映照着遥远的树木。 - 夕阳无处雁斜横:夕阳落下的地方,一只孤单的雁正斜着翅膀飞翔。 - 山重叠,山外更入行:描述远处山脉层叠起伏,仿佛进入另一片天地。 - 千古短长亭:指的是古代的驿道,长亭为古时传递文书之处。 - 别离浑是苦、柰西征:离别总是令人痛苦,更何况是为了西征而分离。 - 几日到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