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开
杏花天 谢娘庭院通芳径。四无人、花梢转影。几番心事无凭准。等得青春过尽。 秋千下、佳期又近。算毕竟、沉吟未稳。不成又是教人恨。待倩杨花去问。 注释: 1. 谢娘庭院通芳径:谢娘的庭院里弥漫着芬芳,通往芳草的小路。 2. 四无人:四处没有人,形容非常寂静。 3. 花梢转影: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影子随之转动。 4. 几番心事无凭准:几次想表达的心事都没有依据。 5. 等得青春过尽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冬,作者与友人常南陔同登慈恩寺塔。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凭吊古迹,抒发感慨,寄寓兴亡之感的意境。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颔联写登临之因;颈联写对历史的评说,尾联写怀古之情。全诗融议论于叙事、抒情之中,以“想其全盛时”一句,点明题旨。 “高岑久不作”,言高岑之山久不登览,而自己久不作此游。“苍茫挂余曛”,言登高远眺,只见山影苍茫,天色黄昏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马祖常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事迹和形象。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观明太祖马后遗像 译文:《观看》明太祖(朱元璋)骑马后的肖像画。 注释:明太祖即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创始人。 至正四年饥大蝗,独投黄觉依僧房。曾脱袈裟作天子,寂寞御容仍上方。 译文:到了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发生了大饥荒和蝗灾,他只好投奔到一位僧人那里,在僧房里居住。他曾脱下袈裟
【注释】 蓟门:指山海关,古关名。黄叶:泛指秋天的叶子。斜晖:夕阳的余晖。瑟瑟:形容风声,也形容草木摇动的声音。河曲:指黄河弯曲的地方,即山海关附近的长城边。崞(gǔ):一种古代乐器。低傍马头飞:形容马头低伏的样子。 离思:离别时的愁思。归横笛:在送行时吹奏的乐曲名。天外乡愁:比喻思念家乡的情绪好像从天空之外传来一样。听唱《骊驹》:指听见别人唱骊驹这首送别之歌,骊驹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观明太祖马后遗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解析及注释: 1. 惟兹内外合开创 -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太祖和他的后代们一起开创了国家。"惟兹"表示只有这一件事,"内外合开"则意味着内外合作,共同开创。 2. 双悬日月垂明光 - "双悬"可能指的是悬挂在宫廷或皇宫中的画像或者标志,"日月"代表大明,而"明光"则是光明照耀的意思
【诗句】 四月四日叶筠潭黄树斋两鸿胪徐廉峰黄矩卿两太史汪孟慈陈颂南两部曹招同郭羽可中翰潘四农解元共四十二人作江亭展禊之会 风云起万里,会合来皇都。 搜剔出英俊,宝贵皆璠瑜。 岂似晋永和,人才只一隅。 兹亭集文宴,佳日无时无。 今朝大欢会,文字犹区区。 悠悠百年后,来者非吾徒。 去留各无定,后会那可图。 既别复相忆,何如立斯须。 太行抱京国,佳气浮金铺。 邸里接层汉,车马填九衢。 茫茫尘雾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兴》。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平声韵。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1. 呼唤童仆清洗后院,趁着好时机播种秋菘菜。 2. 在严寒中勉强采摘,厨房里已经足够充饥。 3. 矫情作态总不合适,喜欢道家的思想也找不到尽头。 4. 前贤们常住草堂,他们也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5. 鸡豚散于烟云之间,酒杯和酒具都招呼邻里老翁。 6. 广阔的天空舒展开白云,哪里知道它们最终归宿何处。
诗句解析 1 开通道路起骅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比喻某人像骏马一样,被启用或得到赏识。"开通道路"意味着开启新的机遇或道路,"起骅骝"则象征着此人的迅速崛起或被重视。 2. 一旦浮沉水上鸥:这里用“水上鸥”来象征那些随波逐流或不羁之人。"浮沉"意味着在社会中的起伏不定,而“水上鸥”则表达了一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3. 黄霸未闻重奉诏:黄霸是一位历史上的人物
秋兴 【注释】 ①青菘:即“青菘菜”,用菘菜(大白菜)的汁水浸泡过,可制凉菜。 ②秦火:指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焚毁儒家经典。 ③卞和白璧:《史记·和氏列传》:“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归于厉王,王使玉人相之,石也。”后因以“卞和”为献美玉的典故。 ④季子黄金术已疏:“子”指孔子,春秋时鲁国人,曾游历诸侯国,后在卫被围时从政,又到陈、蔡等地讲学,晚年归乡。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秋兴 青海传闻画角哀,屯田充国又登台。 不教神笔驱鲸鳄,已分穷边老骥騋。 李牧防秋坚壁早,祭遵行部雅歌才。 祁连九月应飞雪,惆怅西风日几回。 注释: 1. 青海传闻画角哀:《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使者西域,到昆仑山,常吹笛以召神灵,仙人来听。有献香草者曰:‘羌人,天之精也。其祠以雷鼓、苇籥、灵芝、白环,则能辟邪却疫’。”画角哀是形容听到羌族的羌笛音乐时的哀愁之情。 2. 屯田充国又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