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注释】: 状:比喻。明镜:比喻镜子。嫌:讨厌,不喜欢。镇日:整天。海人纱:指女子的面纱或花冠。休令生片霞:不要让阳光照到脸上。双蝴蝶:比喻情人。菱花:指女子的梳妆用具——菱花镜。行又开:意思是“菱花又开了”。 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词,是写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在闺中怀念旧情人的情景。她用镜子来比喻自己的美貌,以花朵来比喻自己的容貌。整首词写得婉转多姿,含蓄蕴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句注释】: 1. 落花万片如堪数。和烟织就相思缕。甚处叫黄鹂。黄鹂却叫谁。——落花满地如同可以数清的,就像被烟雾交织成了一条条思念的丝线。哪里的黄鹂在鸣叫呢?黄鹂却在叫谁呢? 2. 游丝无个事。只管随花住。——飞舞的柳絮没有任何事情,只是随着花朵而停歇。 3. 归燕斗人愁。双双踏玉钩。——归来的燕子与人的忧愁相争,双双飞舞着,落在了挂在门上的玉钩上。 【译文】: 落满了花瓣的庭院里
菩萨蛮 社集看菊 庭无凡卉花坛净。小阑披拂随花性。 大釂总深觞。花容入酒黄。 翠红兼艳紫。白更佳如此。 醉倒便花前。携花伴月眠。 注释: 1. 庭无凡卉花坛净:庭院里没有普通的花草,只有精心培育的花坛显得格外干净整洁。 2. 小阑披拂随花性:小栏杆轻轻摇曳,仿佛随着花朵的舞动而生。 3. 大釂总深觞:大家聚在一起,畅饮美酒,气氛热烈。 4. 花容入酒黄:花瓣的颜色融入了酒中,显得更加鲜艳。
【注释】 索索:形容微风吹拂的声音。廉纤雨:小雨细如丝缕。破:打破,解脱。真个:的确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中的黄昏情景的词。上片写夜幕降临,风雨交加的夜晚。下片写在梦中摆脱愁绪。全词语言质朴无华,却能将羁旅行役之苦写得淋漓尽致
菩萨蛮 与侍儿 眼前万事随流水,闺中也洒英雄泪。 泪罢拊雕阑,玉情生暮寒。 主人空放诞,屡见金釭烂。 休恃酒如泉,解忧须少年。 注释: 菩萨蛮: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与侍儿:与侍儿相约。 译文: 眼前的事情就像流水一般无法阻挡,闺中的女子们也在为英雄流泪。 泪水落下拍打着雕花的栏杆,使得女子的情意更加凄凉。 主人虽然豪放不羁,但屡次看到金釭(铜灯)都已经破损。
诗句释义 1 花间双蝶 - 描述在花丛中飞舞的两只蝴蝶。花间,指的是花朵繁多的地方;双,表示有两只。 2. 人闲清昼抛书立 - 描述一个人在闲暇无事的白天放下书本站立起来。 3. 绿阴深处蝉声急 - 描述在浓密的树荫深处,蝉鸣声显得格外急促。 4. 一树紫薇开 - 描述一棵树上紫薇花盛开的景象。 5. 翩翩引蝶来 - 描述蝴蝶被这盛开的紫色花朵所吸引而来。 6. 篱边相逐舞 -
【注释】玳梁:即玳瑁梁,用玳瑁片装饰的屋梁。双燕:指夫妻或恋人。碧桃花下看人面:在桃花盛开的树下看着妻子的面貌。往事耐思量:往事难以回忆。银灯:明亮的灯光。宝钿:镶嵌着珠宝的首饰。瑟瑟:空荡的样子。西堂客:指妻子的丈夫。肠断:悲痛欲绝。三声:指长更和短更,即夜间的更次,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二更相当于四个小时,三更是八个小时。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亡妻词,上片写夫妻相守之乐,下片写思念之苦
【注解】 秋尽:秋季结束。驿亭,古代传递军情的驿站。寒风起:寒风劲吹。刻烛:即“分烛”,把蜡烛分成一半。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南来少雁书:从南方来的信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写旅怀的抒情小诗。首句“驿亭秋尽”点明季节和地点。“寒风起”交代时间,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接着二句写离人因思家而夜不能寐,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刻烛”两句写诗人彻夜不眠,在驿亭上徘徊,思念家人
【解析】 本词上片写“伏城明月”依旧,但“我”已非昔日之“我”,而是“重过”的“我”。“今日”与“其如”相呼应,表明“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下片“莫喜到家乡”与“乡愁到更长”照应,表现作者的思归情意。 【答案】 译文: 伏城的明月还是和从前一样皎洁明亮,它一直照亮我走过的漫长的旅途。今天我已经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但面对这轮明月我又有何心情呢?遥望远方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菩萨蛮:词牌名,为唐教坊曲之一。 - 其六:指这首《菩萨蛮》诗的第六首。 - 暮春:春天的末尾。 - 雨中:在雨中。 - 十五弟归里:指的是你的哥哥十五岁的时候回家。 - 可怜:可叹、令人怜惜。 - 九十春光尽:形容春天已经过去大半。 - 南窗疏竹生新笋:南面窗户旁的竹子上长出了新的竹笋。 - 榆荚雨潇潇:榆树的果实(榆荚)在雨中飘落。 - 花寒夜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