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华
【诗句释义】 罗衫抛却,指女子脱掉华丽的衣裳。浮云如此薄,意谓天上的白云像薄纱一样飘荡。风动帘钩,指秋风吹动了挂在窗上的帘子。荡起潇湘十里秋,指秋风吹过远处潇湘地区,带来秋天的气息。阑干西角,指楼阁的栏杆在西角。又见梧桐黄叶落,指看见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落叶了。夕照难留,意谓夕阳难以挽留。一抹胭脂上画楼,指夕阳映照在红色的楼阁上,如同涂抹了一层胭脂。 【译文】 女子脱下华丽的衣裳
《菩萨蛮·其一》是温庭筠的作品,创作于晚唐时期。这首词描绘了深秋的景象以及自然的变化,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沉沉帘幕霏霏雾: - 深沉的帘幕:形容室内环境阴暗,窗帘厚重,使得光线难以穿透。这种景象往往给人一种静谧、幽暗的感觉,可能是在暗示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或心境。 - 霏霏雾:细雨纷纷,如雾似烟,朦胧而迷蒙
卖花声(词牌名) 消息漏声中。夜雨蒙蒙。一竿晓日透窗红。知是有人楼上坐,鬓影蓬松。 小婢唤匆匆。卷起帘栊。馀音缥缈散西东。仿佛垂杨深处去,几阵香风。 注释: 1. 消息 —— 这里指时间或消息的流逝。 2. 漏声 —— 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利用沙漏来计时。 3. 夜雨蒙蒙 —— 形容夜色中细雨朦胧,看不清天色。 4. 一竿晓日透窗红 —— 太阳刚刚从窗户透入,光芒映照在红色的窗纱上。 5.
【解析】 此词为作者在一次离别后写给情人的词,表达对爱人深深的怀念和眷恋之情。全词语言浅白如话,但含蓄蕴藉,情意深长。上片写别后之愁苦。“风雨”“添得”写出了别后夜雨的凄清,更增添了离人的愁思。“一寸相思一寸灰”,用“灰”字比喻相思的煎熬,表达了离人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还是无心好”一句,直抒胸臆,道出自己内心无法摆脱的苦楚。下片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底事太多情,惜别伊谁晓
【注释】 草长蝶寻芳,风暖莺调舌:草木茂盛,蝴蝶在花间飞舞。春天的气候温暖,黄莺啼鸣婉转。 桃花不算春,何忍轻攀折?:春天虽然来了,但开到荼縻(荼縻:指桃)的花并不全是春光明媚的象征。我怎能因为贪图欣赏这美丽的花朵而轻易折断它呢? 燕子去仍来,明月圆还缺:燕子南飞又北归,月亮圆了又缺。 不敢登楼望远人,所怕鹦哥说:不敢登上高楼,是因为担心远行的人会从楼上看到。 【赏析】 这首词写惜春之情
【注释】 巫山一段云:巫山,即巫山神女。这里以巫山神女为喻,形容女子的美貌。 草色参差碧:草木的颜色不一,参差不齐。 花情历乱香:花朵的颜色错杂,香气混杂。 不知燕子为谁忙:不知道燕子忙着做什么。 衔泥上画梁:燕子衔来泥巴,准备筑巢。 春日贪眠未起:春天的天气太暖和了,不想起床。 针线小窗慵理:在小窗户边懒得理什么针线活。 鸳鸯绣罢倚妆台:鸳鸯鸟绣完的衣裳靠在梳妆台上。 双眉不放开:眉毛紧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首词为作者除夕夜所作,全词以元日为时间背景,写新春佳节之际,人们欢庆新年的情景。上阕写春节时的景象:万象更新,春意浓密;梅花香飘四溢,报喜传春。下阕写春节期间人们欢度节日的盛况:男女双双互赠信物(“郎谱合欢词”意为男子赠女子以合欢词),妇女剪贴窗花以示庆祝。最后两句点明主题
【注释】 凄凉:寂寞冷落。 澹(dàn):寂静、清冷的样子,此处指月色清冷。 妆台:梳妆台。照向:对着,向着。愁人:形容忧愁的人。 累:使受累,折磨。 重检:重新翻检。 安得:如何能得到。金针:绣花针,比喻针线。 【赏析】 此词为病中所作。上片写闺中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下片写她因不能如愿以偿地与所钟爱者相会而感到的痛苦与苦恼。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诗句解析: 1. "忆萝月春雨": 描述的是在春雨中思念旧日的情景。“萝”可能指某种植物,而“月”和“春雨”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 2. "好梦惊回,梦醒人依旧": 表达了梦中的美好被现实打破,但梦中的人物仍然如旧。这可能暗示了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3. "夜半风狂兼雨骤": 此句描绘了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夜半时分通常意味着深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分析诗句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落花飞去各西东”意为“花瓣纷纷飘落,有的向西,有的向东”,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凋零,残红满地的景象。“墙边芍药为谁红”意思是“墙边的芍药是给谁开得那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