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分析诗句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落花飞去各西东”意为“花瓣纷纷飘落,有的向西,有的向东”,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凋零,残红满地的景象。“墙边芍药为谁红”意思是“墙边的芍药是给谁开得那么鲜艳”
浣溪沙 · 七夕 银汉迢遥月半弯。虔陈瓜果任双鬟。鹊桥稳驾白云湾。 为诉经年离别苦,仙踪料想五更还。哪能分巧到人间。 注释:银河遥远而高远,月亮只有半个月影。虔诚地献上瓜果给仙女们,任由她们在双鬓间佩戴。鹊桥稳稳地搭在白云之上,承载着我们相聚的愿望。我诉说着一年来的离别之苦,期待着仙人们能在五更时分归来。然而,如何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传递到人间呢
【解析】 “金钱暗掷”意为暗地里给。“拜嫦娥”即拜月,古代传说月亮中有嫦娥。这两句是说金钱暗里送给了嫦娥。“昨夜灯花报喜多”意为灯芯上的花爆开,意味着有好事发生。“行人依旧不曾过”,意为行人依然没有经过这里。“更谁何”意思是又是谁呢?诗人在这里感叹无人来欣赏自己写的诗词。“百事无灵莫信花”,意为万事都不如意,就不要再相信什么花好月圆之类的话。 “赏析”。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抒情,以景结情
诗句输出:怎怪留春留不住。窗外落红无数。 译文:《惜分飞·落花》中,“怎怪留春留不住”表达了对春天无法停留的无奈和遗憾。接着,“窗外落红无数”则生动描绘了落花飘零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易逝的主题。 注释:“怎怪”,意为为什么,表示惊讶或不解。“留春留不住”反映了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窗外落红无数”,描述了落花如雨般飘洒的场景,增添了词的浪漫色彩。 赏析: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 辩不清花间的小路,是谁闲着脚步踏出了痕迹。清晨起床推开窗帘,惊讶地发现是寻芳的蝴蝶误了春光。 春天已经过去,谁还能将残红遮挡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令,以春日游赏为背景,借景抒情。 上片起句“辩不清花间路”,写春游时迷离的景色,让人分不清哪一条是花间小径。这一句中,“辨”字暗含作者对于花间小路的迷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下片“晓起卷帘栊”
【解析】 “痴”,是说诗人的情思痴迷,对春天的喜爱;“累”,是说诗人因迷恋春光而心烦意乱,无法自拔;“阑干”,是说诗人站立在栏杆上;“多时”,是说时间过得很久。“飞花去”,是说花瓣飘落;“蜂蝶已先知”,是说蜜蜂和蝴蝶已经知道春天即将过去,它们纷纷离去。 【答案】 译文:我因迷恋春光而心烦意乱,无法自拔。我站在栏杆上久久地凝望,直到花瓣飘落,才恍然发觉春光已经逝去。 赏析:此诗为惜春之作
桂殿秋·秋夜 宵未半,月刚圆。罗衫新觉嫩凉添。秋心合并成愁字,风弄芭蕉不许眠。 注释:夜色还未深,月亮已经圆满。我的罗衫感到了一丝新添的凉爽。秋天的心情与这圆月相合而成了忧愁的文字。微风轻拂着芭蕉树,我不允许自己失眠。 赏析: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秋月为线索,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深深的忧愁。上片写秋夜景色,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下片则通过秋心
【解析】 “娇”字是词眼,点明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白秋海棠”。“清泪零零露未消”,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秋海棠含泪的神态。“玉照倩谁描”,以疑问的口吻,写出白秋海棠的哀怨。 【答案】 娇:美丽。“清泪零零”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白秋海棠的娇弱之态。“玉照”句:写白秋海棠哀怨之深,她那如玉般晶莹的面容,竟无人能描出她的美貌
灵鹊桥千叠,新蟾月半梭。 遥遥云汉澹无波。 想是双星今夜、渡银河。 设果庭前满,穿针户外多。 小鬟低语问娇娥。 不识今宵乞巧、巧如何
喜鹊巢初稳,新蜩响欲沉。 一重帘幕一重深。 不种芭蕉绿到、粉墙阴。 雨过清如洗,风来暑不侵。 何年丝竹夜成音。 久为郎君盼望、到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