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佳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曾文正公的家书,赞颂了他的学问、品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下是逐句解析和翻译: 1. 江流同不废,文正一家书。(注释:江流不息,如同曾文正在世时一样;曾文正是他家的信函。) - 译文: 正如长江之水永不枯竭,曾文正是他的书信。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曾文正家的书信如同江水一样,源远流长,持续不断。 2. 考据精汉学,朴质驾宋儒。(注释:对经书进行详细考证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作牝鸡,宰相为走狗。 译文:太平公主如同母鸡一样,宰相则像被驱使的狗一样。 抗颜揽大权,历代史无有。 公主号太平,嫁为薛韶妇。 睿宗是其兄,武氏是其母。 临淄起义兵,曾与诛韦后。 因此录微勋,睿宗待之厚。 权谲有母风,烜赫震朝右。 进退百僚时,一言听可否。 宰相六人中,五人出其手。 裙带煽雌风,骨肉生谗口。 并欲废太子,事败始缳首。 唐代女祸多,后妃居八九。
负帝赴海 这首诗描述了南宋灭亡后,陆秀夫为了维护皇室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幼帝的故事。诗中通过描绘陆秀夫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译文:背负幼主赴海死。 注释:负,背负;帝,皇帝;赴,前往;海,指大海。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陆秀夫背负幼主赴海的壮烈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忠诚、勇敢、无私的品质,令人敬佩。 亡国极仳离
这首诗是一首对曾文正公(曾国藩)的赞誉之词,其内容如下: 1. 题曾文正公全集后 - 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2. 理学兼经济,全者为名臣 - 理学:指儒学中关于道德、伦理、哲学等方面的学说。 - 经济:指国家治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 全:完整、全面。 - 名臣:著名的大臣。 - 注释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杨宪的作品。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研究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目的。读书是为了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和原则,以及忠诚、孝顺等美德。这显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道德评价和个人价值观的重视。 第二句“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则指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注释】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他们兄弟俩逃到周国,不肯吃周天子分封给他的俸禄(粮食),不肯穿周天子赐的衣服,只带了白旄和赤舄去投奔周武王。武王灭商后,他们不愿为周臣,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卓哉:多么崇高伟大。 高千古:永载史册。 为忠臣,为孝子:是忠臣,是孝子。 义士:正义的人。 千驷:指大量的财物。 牛山: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北。 陨涕:流泪。 乐生悲:喜爱生活。 名亦死
范增的毒辣如蝎,其毒与常人不同。 螫人入骨髓,百节为之枯。 鸿门宴上范增的毒辣一发,项羽几乎成了俘虏。 咸阳宫里范增的毒辣再发,帮助刘邦大肆屠杀。 幸运的是分羹之事,亚父已经离世。 假设范增还在楚地,他的毒辣会更加难以治愈。 不杀他不放任他,汉王将会如何? 成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毒害别人的终究是他自己,最终会背上痈疽而亡
春风词 东风吹我到天涯,子规劝我早还家。 天涯何处无芳草,子规声声啼不了。 去岁良辰二月八,海上花红月色白。 惜花香史好寻花,万紫千红到眼赊。 春来春去花无主,花亦有情泪如雨。 此时谁识惜花心,多谢青鸾递好音。 西窗携手谈衷曲,银漏沈沈烬红烛。 碧水春生连理枝,彩毫题就定情词。 抽刀断丝丝不断,早把红丝系一半。 销魂最是别离天,迢递京华路万千。 匆匆令节过端午,无人知道相思苦。 楼头昨夜灯花开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马嵬坡外鬼磷红,零落杨花怨晚风。 注释:马嵬坡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葬身之地。这里描绘了马嵬坡外的景致,以及随风飘落的杨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 赏析:此句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之痛的感慨。 2. 早识三郎终薄幸,何如常住寿王宫。 注释:三郎是指唐明皇,薄幸指的是薄情寡义。寿王宫是唐明皇的另一个宠妃所居
纪江阴虚报冒功事 庚申我江城,城陷四月节。 庚申年我方在江城,但见城池被贼攻破,已经过了四个月的节气。 贼踞五六日,空城徙巢穴。 贼兵占据此地五六天,城中百姓只得空荡荡地搬走家园,四处躲避。 五月贼又至,八月贼又去。 五个月后,又见贼兵来到,又过了八个月离去。 自去还自来,来去无人预。 从过去到现在,来回往返,无人能够预先知道他们的来意。 谁知当道者,克复报两次。 谁又知道那些当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