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宜
三字令·春暮 翻译 随着春天的离去,海棠花盛开的季节也即将结束。正因如此,心中充满了对爱人深深的相思之情。珠帘已经卷起,寄送书信也变得迟缓。我不曾见你,只能通过脉脉的眼神来传达我的思念。 我空荡荡地怅惘地望着远方,辜负了约定的美好时光。双燕栖息在屋檐下,泥地上还残留着湿润的痕迹,画梁显得低矮。夜晚的灯光昏暗不明,细雨迷蒙中,梦似乎刚刚开始。 注释: - 春欲去: 春天将要离去。 -
寄书 花扑珠帘,云生烟树。倚楼望断人归路。却怜一夜雨和风,落红满地吹无数。 新燕初飞,雏鸦拂羽。有客行行千万里。欲寄尺书江水深,春来春去伤心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景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艰难时期对友情的珍视与坚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注释】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无名氏所做诗的选集,共19首诗歌。《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多写男女情爱之事,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与失望。 初日:初日即指早晨太阳。窗牖:窗户,借指居处。盈盈:形容女子仪容美好。楼上妇:指闺中的少女。朱颜若桃李:容颜如盛开的桃花李花般娇艳。宝钗:妇女头上的发饰,也作首饰。耀螓首:光彩照人的头。 同心备箕帚:意即夫妻相依为命。同心,心意相通之意;箕帚,扫帚
注释: 1 寄日观读书灵鹫:这是一句自创的诗句,意指在灵鹫(可能是一地名或山名)上阅读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寄日观"可以理解为在日观峰等高处进行读书活动,"读"可以解释为阅读,"灵鹫"则可能指代某处特定的地点。这里的"读书"和"灵鹫"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2. 明月夜何皎,独照离人思: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夜晚的场景,月光皎洁,而诗人独自面对着这份皎洁,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
【注释】吾年三十复添五:吾年三十又多了一岁;复,又。 终日卧病当端午:整日躺在床上,就像在端午节一样(因为端午节是五月的中旬);午,指农历五月。 只今且种忘忧草:如今暂且种上忘忧草,以忘却忧愁(“忘忧”即“解忧”之意); 富贵浮云何足数:富贵荣华像那飘浮的云彩一样,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3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作者时年三十三岁,正值壮年。他因遭贬而长期赋闲在家
月。映绮罗寒愁倚阑。佳人怨,相思隔万山。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葛宜之手,其《十六字令·无题》的原文如下: 月。映绮罗寒愁倚阑。佳人怨,相思隔万山。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夜景。月光下,女子倚着阑干,流露出深深的忧愁和孤独。她的美丽如同华丽的绮罗,在寒冷的夜色中显得更加凄凉。女子因相思而怨恨,这种情感被无尽的思念所隔。诗中的“佳人怨
注释: 1. 转应曲和日观并寄:转应曲是乐府诗名,和日观是地名。 2. 归燕:指归来的燕子。 3. 画梁深院:装饰华丽的屋梁,深邃幽静的院落。 4. 肯寄相思玉人:愿意把相思之情寄托给思念的人。玉人,美女。 5. 杨柳依依望春:杨柳依依,春天来了,我盼望春天。 6. 杜宇声声江上:杜鹃鸟声声哀鸣,在江面上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渴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微雨初消残夏。”是说夏天的暑热已经消退了,微雨也停止了,天已渐渐凉快起来,纳凉晚坐开始有了条件。“正及”二字,说明纳凉的条件已经成熟。 “荷芰一池相映绿。”是说荷花荷叶在池水中互相映衬,显得格外绿。这一句写景。 “风起,乱鸬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是名句默写,要注意“绮”的书写。另外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绮”“阑干”。 【答案】
【注释】 凛凛:严正的样子。岁云暮:岁月将老。 念:想,思念。去不归:离开不回来。徘徊:彷徨。 梦里见君还:梦中又见到君。恍惚:心神迷离恍惚。 哀乐难具陈:悲哀与快乐难以全部表达。 喔喔:象声词,形容鸡叫声。晨鸡:清晨的公鸡。 言:说。别离:离别。久:时间长。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别意的诗。首二句“凛凛岁云暮,雪花吹不住。”是写岁暮天寒,大雪纷飞,诗人却依然伫立路旁,依依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