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祭星台北秋风路,曲折高低送薄寒。 - “祭星台”可能指的是一个古代用于观测星象的台观。 - “秋风路”暗示着秋天的气息和道路。 - “曲折高低”描绘了道路的弯曲和高低不平。 - “送薄寒”说明秋季的凉意正在逐渐增强。 - 关键词: “祭星台”、“秋风路”、“曲折高低”。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祭星台”、“秋风路”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
老边道中 老边墙外草萧萧,千里风烟合大辽。 保障人犹看旧制,提封谁复记前朝。 经过妇女多骑马,游戏儿童解射雕。 自笑书生行未惯,黄沙扑面己魂销。 【注释】 老边:指古时长城边关。 萧萧:风吹草木摇曳声。 合大辽:与辽接壤。 保障人:守边之人。 提封:土地疆界,即版图。 经:经过。 黄沙扑面己魂销:形容边塞荒凉,令人心惊胆寒。 【译文】 老边城墙外面草木摇落,茫茫千里风烟与辽相连。
注释 1. 宁古塔杂诗:这是一首描写宁古塔(位于今天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生活的诗。 2. 称藩虽渐广:表示虽然逐渐扩大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力。 3. 文字尚无凭:说明尽管有所扩张,但实际的影响力和权力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或承认。 4. 近塞能书木:在靠近边塞的地方,能用木头来写信或书写。 5. 临江但结绳:在靠近江边的地方,只能用绳结来作为通信方式。 6. 冠裳今亦改
【注释】 庭闱:皇宫。省觐:朝见皇帝。惨客颜:形容离别的凄惨心情。冰合马嘶杨柳渡,月明人过桦皮山:形容路途艰难。直因温清离乡国,不是周流好辙环:离开家乡是因为朝廷有召唤和任务。安得回天君有力,金鸡早放老亲还:希望君王有力量使老亲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京城为官时送别友人张丰村的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首联“庭闱万里隔重关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再结合题目要求,写出相关注释,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山海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这首诗描写的是关外的景色。首联从关内写起,用夸张的手法,把东海边的山比作万仞之峰,把万里长城比喻为云间飞渡,形象地表现了关外地势之高峻、长城之巍峨。颔联写到了关中的情况,说烽火台不再向皇帝报告战况
【注释】 宁古塔:地名,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羁縻国:指清朝时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首领受朝廷册封,称“和硕额附”或“和硕特”,故称为羁縻国。西来:从西边来。绝可怜:极其可哀可怜。 冰天鱼作服:意思是穿着鱼皮做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陆地狗行船:意思是像狗那样在地上跑,在陆地上行走。 披发环穿鼻:形容他们披着头发,把鼻子上绕一圈又一圈的绳子,表示自己不戴帽子。 文身耳压肩
诗句如下:“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城欲尽知。如何故土生华屋,犹是乌孙嫁黑貂。”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杨宾的《宁古塔杂诗》之一,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异域生活的感慨
【注释】 宁古塔:清代黑龙江宁古塔昂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别称。杂诗:诗歌的一种,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厌贫贱:讨厌贫穷和卑贱的生活。重:重视。冠裳:古代官员所穿的礼服。程郑:即“程颐”、“程颢”。北宋哲学家,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在洛阳讲学时与周敦颐并称“二程”,后在开封、颍昌、扶沟等处讲学,对宋明理学有较大贡献。 彦方:即“颜方”,字彦方,唐代诗人,与王维、贺知章
``` 宁古塔杂诗 都护屯兵处,传闻驿几重。 沙边锄白草,雪里试青龙。 鱼海何时到,狼居自古封。 谁云枯万骨,王祭肯全供。 注释:宁古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人们对都护屯兵处的了解和传闻。第二句描绘了在宁古塔周边的沙地上,人们正在劳作,锄除白草。第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在雪地里试验青龙的活动,展现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注释】 宁古塔:地名,今内蒙古满洲里。杂诗:即七言律诗。诸珍异:众多珍贵之物。宁随草木枯:宁可随着草木一同枯萎。浅沙埋赤玉:浅浅的沙滩下埋藏着红色的宝玉。老蚌出东珠:年老的蚌壳中可以产出珍珠。稗(bài)子:稗草种子。贫家少:家境贫寒的人家很少见。山儿到处无:山上的童子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怪来水土变:奇怪地发现这里的水土和以前不同了。今日此陪都:今天在这里做客。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