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
如何经故土,亦是嫁乌孙。
雕屋三春雪,糠灯万里魂。
琵琶弹绝调,夜夜泣黄昏。
诗句如下:“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城欲尽知。如何故土生华屋,犹是乌孙嫁黑貂。”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杨宾的《宁古塔杂诗》之一,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异域生活的感慨。
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
如何经故土,亦是嫁乌孙。
雕屋三春雪,糠灯万里魂。
琵琶弹绝调,夜夜泣黄昏。
诗句如下:“少主和亲惯乘舆,出塞门城欲尽知。如何故土生华屋,犹是乌孙嫁黑貂。”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杨宾的《宁古塔杂诗》之一,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异域生活的感慨。
萧萧白发旧为郎,大邑曾夸墨绶长。 一自门栽彭泽柳,更无人识令公香。 十年俎豆存辽海,万里烟波梦岳阳。 莫怨飘零挥涕泪,管宁襦裤本寻常。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萧萧白发旧为郎” - 关键词解释:萧萧、白发、郎 - 诗意阐释:诗人通过“萧萧”和“白发”这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位年老的官员形象。这不仅是对其外貌的描述,也隐含着岁月的沉淀与经历的沧桑。 - 赏析:“萧萧”常用来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解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与友人周长卿同游黑水城边,席间,他以诗相酬,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此诗首联写自己身在异乡,而故乡的亲人却还生活在故乡;颔联用典,表达对故乡王烈(指王烈)的追念,也表达了对江东风流旧日知己伯仁的怀念;颈联写自己家乡的山水空有想象,而吟成的诗句却最清真,暗喻自己在异乡的生活艰难;尾联写自己一生多难多舛,伤怀不已,更觉得与朋友相逢更加凄惶。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诗句解释】 1. 自拉发至退屯:拉发,山名。退屯,古地名。 2. 穷发谁怜万里身:形容人漂泊在外,身无归处。 3. 萧萧尽日逐车尘:形容尘土飞扬,尘土被车轮扬起,随风而去,声音如同萧瑟之声。 4. 山过拉发多松栝:拉发山经过之处,有很多松树和柏树。 5. 路道窝稽有鬼神:路道窝稽,古地名。有鬼神出没,形容道路艰险。 6. 日暮风生闻虎啸:日落之时,风吹来,听到远处的老虎吼叫声。 7.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 "短发今朝塞上翁,当年治行是吴公。" - 释义:诗人自比为今日的白发老翁,而其治绩犹如吴英人当年的风采和成就。这里“吴公”指的是吴英,一个有治理能力的人物。 - 译文:今天,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但我当年的政绩就像吴英公一样卓越。 - 关键词注释:白发、塞上、吴公(指吴英)、治行(治理)、风采、成就。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自豪感
孤山道中 小夹河边白日寒,大孤山下路漫漫。 波罗叶落云还黑,塔子头烧雪未干。 渴向毡墙分乳酪,饥随猎马割獐肝。 中原生长何曾惯,处处伤心掩泪看。 注释: 1. 小夹河: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北一带。 2. 大孤山: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北。 3. 波罗叶:即柏叶,一种树名。 4. 塔子头: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东。 5. 毡墙:指北方的毡帐。 6. 中原:古代中国中原地区。 赏析
沙阑:沙地的栅栏。 我行一月余,踏雪亦多薄。 译文:我已经走了一个多月,脚下踩着的雪也变得很薄。 注释:一个月余:一个月的时间多长,约等于10天;月余: 月,指一个月;余,指多余的时间;即指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踏雪亦多薄:踏着厚厚的积雪也变得很薄。 注释:踏雪亦多薄:踏着厚厚的积雪也变得很薄。 今朝过沙阑,群山始玉琢。 译文:今天路过沙阑时,群山才被雕琢成玉石。 注释:今朝过沙阑:今天经过沙阑
【注释】: 1. 至日:指冬至。 2. 此日相看静掩扉:此日,即冬至之日;掩扉,关闭门户。 3. 风俗穷荒何处好:穷荒,荒野。 4. 飘零尽室几时归:飘零,漂泊无定。 5. 曾无梅蕊春前放:曾无,不曾有。梅蕊,梅花的嫩芽。 6. 谩说葭灰夜半飞:谩说,空说;葭灰,葭莩上的灰,古人认为它可以用来占卜,称为“葭管”。 7. 片片冰花堆雪窖:片片,形容雪花多而密。 8. 还添弱线补寒衣:弱线
【注释】 己巳:农历干支纪年。己是天干的第六位,已则是地支的第七位。除夕:农历年末岁首的夜晚。血泪流:指战乱中人民所受的痛苦。 今年今夕亦何求:意思是说,我在这个除夕之夜,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和欲望。老亲:对老人的尊称。纵未邀恩赦:意思是说,尽管我未能得到朝廷的宽恕。 绝域:边远荒凉的地方。犹堪舞敝裘:意思是说,虽然身在边远荒寒之地,但仍可挥舞着破旧的皮衣起舞。 茅屋桃符仍旧俗:意思是说
注释: - 铁面真能裂白麻(铁面:李林甫。白麻:诏书,代指皇帝的诏书。):李林甫的脸皮像钢铁一样坚硬,能够轻易地撕裂皇帝的诏书。 - 避人谏草(避人:躲避别人。谏草:进谏的奏章。):李林甫为了躲避别人对他的劝谏,总是在奏章上写上“敬谢不敏”之类的话。 - 天南恨未瞻双戟(天南:指北方。双戟:古代兵器,这里借指军队。):我还没有看到过李林甫的军队呢! - 漠北谁知共一家(漠北:北方。)
【注释】: 1、“埋轮都下问豺狼,恸哭何时过乐浪”是说,李召林在长安(都)埋轮时问豺狼: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我的故乡乐浪去。 2、“绝塞人犹怜子庆,中原谁不重张纲”意思是,被贬到边远地区的人还是同情你,中原的有识之士也都称赞你的才干和政绩。 3、“糠灯旧梦依青琐,雪窖新诗满皂囊”,意思是,当年你曾在宫中做过侍御史,曾写过许多好诗,现在这些诗还藏在你的衣袋里。 4、“宣室他年君自到
【注释】 宁古塔:地名,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羁縻国:指清朝时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首领受朝廷册封,称“和硕额附”或“和硕特”,故称为羁縻国。西来:从西边来。绝可怜:极其可哀可怜。 冰天鱼作服:意思是穿着鱼皮做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陆地狗行船:意思是像狗那样在地上跑,在陆地上行走。 披发环穿鼻:形容他们披着头发,把鼻子上绕一圈又一圈的绳子,表示自己不戴帽子。 文身耳压肩
【注释】 宁古塔:清代黑龙江宁古塔昂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别称。杂诗:诗歌的一种,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厌贫贱:讨厌贫穷和卑贱的生活。重:重视。冠裳:古代官员所穿的礼服。程郑:即“程颐”、“程颢”。北宋哲学家,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在洛阳讲学时与周敦颐并称“二程”,后在开封、颍昌、扶沟等处讲学,对宋明理学有较大贡献。 彦方:即“颜方”,字彦方,唐代诗人,与王维、贺知章
``` 宁古塔杂诗 都护屯兵处,传闻驿几重。 沙边锄白草,雪里试青龙。 鱼海何时到,狼居自古封。 谁云枯万骨,王祭肯全供。 注释:宁古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人们对都护屯兵处的了解和传闻。第二句描绘了在宁古塔周边的沙地上,人们正在劳作,锄除白草。第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在雪地里试验青龙的活动,展现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注释 1. 宁古塔杂诗:这是一首描写宁古塔(位于今天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生活的诗。 2. 称藩虽渐广:表示虽然逐渐扩大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力。 3. 文字尚无凭:说明尽管有所扩张,但实际的影响力和权力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或承认。 4. 近塞能书木:在靠近边塞的地方,能用木头来写信或书写。 5. 临江但结绳:在靠近江边的地方,只能用绳结来作为通信方式。 6. 冠裳今亦改
【注释】 香山:指香山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绝顶:山峰之最上部分。崔嵬:高耸。万古:千年。何人:谁?坐石苔:坐在石上休息。落叶:落英缤纷。白塔:白色的佛塔。西风:秋风。匝地:遍布大地。浊醪:浊酒。随时醉:任意饮酒。野菊:指菊花,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向客开:对客人开放。极目:远望,放眼眺望。乡国:故乡、国家。雁门: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是古代北方的要塞。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元和九年(814)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祭星台北秋风路,曲折高低送薄寒。 - “祭星台”可能指的是一个古代用于观测星象的台观。 - “秋风路”暗示着秋天的气息和道路。 - “曲折高低”描绘了道路的弯曲和高低不平。 - “送薄寒”说明秋季的凉意正在逐渐增强。 - 关键词: “祭星台”、“秋风路”、“曲折高低”。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祭星台”、“秋风路”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