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绝顶路崔嵬,万古何人坐石苔。
落叶满林围白塔,西风匝地起黄埃。
浊醪不惜随时醉,野菊偏能向客开。
极目正从乡国望,断鸿飞过雁门来。

【注释】

香山:指香山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绝顶:山峰之最上部分。崔嵬:高耸。万古:千年。何人:谁?坐石苔:坐在石上休息。落叶:落英缤纷。白塔:白色的佛塔。西风:秋风。匝地:遍布大地。浊醪:浊酒。随时醉:任意饮酒。野菊:指菊花,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向客开:对客人开放。极目:远望,放眼眺望。乡国:故乡、国家。雁门: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是古代北方的要塞。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元和九年(814),当时诗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香山时所见到的美景。首联写登上香山绝顶所见的景色;颔联写香山秋色,用“白塔”和“黄埃”来点染;颈联写诗人饮酒赏菊的情景;末联写诗人眺望故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首联“香山绝顶路崔嵬,万古何人坐石苔。”写登上香山绝顶所见的景色。“香山”,就是香积寺,在陕西长安县南终南山北麓。“崔嵬”,高峻的样子。这两句说:登上香山绝顶,只见山路崎岖而陡峭,千年万载以来,又有谁人曾坐在那石头上憩息呢?这既照应了诗题中的“登香山绝顶”,又为下面抒怀作了铺垫。

颔联“落叶满林围白塔,西风匝地起黄埃。”“落叶”,点出深秋景象。“白塔”,即香积寺前的宝塔。“黄埃”,尘土飞扬貌。这两句说:秋天来了,树木落叶满林,把香积寺前的塔团团围住;一阵西风吹过,尘土飞扬,漫天都是黄土飞扬的景象。这一句中,“落叶”与“黄埃”,“白塔”与“匝地”,“满林”与“扬尘”相对,色彩明丽而又动态感强,写出了秋色萧瑟、秋风凄紧的意境。

颈联“浊醪不惜随时醉,野菊偏能向客开。”这两句写诗人在登香山绝顶时饮酒赏菊的情景。“浊醪”,浊酒。“随时”,随遇而安的意思。这句说:我虽然喝的是浊酒,但是并不在乎,随时都能尽情畅饮一番;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要放开胸怀尽情痛饮,以抒发自己的豪情逸兴。“野菊”,即秋菊,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向客”,面向客人开放的意思。“开”,盛开的意思。这两句说:我还特别喜爱菊花,它不仅向主人开放,而且面对客人也毫不吝惜地向它开放,使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那种无拘无束、率真自然的心态以及乐观旷达的胸怀。

尾联“极目正从乡国望,断鸿飞过雁门来。”写诗人在欣赏完香山秋色之后,正从香山绝顶极目远眺故乡的情景,这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断鸿(一种哀鸣的鸿鸟)的叫声,不禁联想到故乡雁门的消息,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这两句中“望”、“鸿”、“雁门”等词语都含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边塞风光图。

此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语言清丽自然,风格沉郁悲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