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注释】 韦曲:在长安城南。 徐木千:诗人的朋友。 尺五:唐尺,一尺五寸。 消受:经受。 亭亭:形容女子体态修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位年轻女子与情人分别时的依恋心情。首句以“赠”字领起,写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二、三两句写女子在情人离别时的情景:她紧紧靠着情人坐着,两人并肩而坐,沉浸在甜蜜的情话中。此时,她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只有情人的身影和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诗句释义: - 碎虫零杵秋声搅,今夜西风。吹冷离鸿。为问珠江路万重。 - 解释:“碎虫零杵”指的是秋天里蟋蟀的鸣叫声和捣衣时杵落下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秋声搅”强调了秋风的寒冷与萧瑟;“今夜西风”表明此刻是秋季的夜晚,西风吹拂着万物;“吹冷离鸿”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被秋风催发向南方迁徙的情景。 - 双环静掩秋衾薄,窗影微红。幽梦惺忪。人隔蛮烟瘴雨中。 - 解释:“双环静掩秋衾薄”
采桑子 朦胧帘影梨花薄,竹度风斜。月漾寒纱。冷逼雕梁燕子家。 夜深窗外闻辘轳,露井啼鸦。残梦天涯。背壁秋灯坠碎花。 译文: 我透过朦胧的帘幕,看到梨树的枝条被月光照耀着显得有些轻薄,竹叶随着风的方向倾斜,月亮在寒纱般的雾气中摇曳。冰冷的月光似乎也让人感到有些凉意,甚至让雕梁上的燕子感到不安。 深夜时分,我听到窗外传来了辘轳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在劳作。接着我又听到露井边有鸟儿在啼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全诗,了解其写作背景和大致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即作者在艺术构思、表达技巧和风格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的鉴赏,注意抓住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分析,指出其运用了何种手法及所达到的效果。 “记曾方顺桥头过,娇小雏娘。”诗人在经过方顺桥时,看到一位雏妓弹琵琶,不禁驻足观赏
【注释】 茫茫:茫然、无边。 灵均:指屈原,字灵均。 杳(yǎo)矣南冥:语出《楚辞·远游》:“吾志在删述,而罔有所为,聊须臾以娱心,清阳微风相与至。” 倏(shū)忽:忽然。 浑(hún)沌(dùn):混融不分的样子。 树犹如此花无奈:语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去:年老了。 遁(duàn)去:逃避。 天形:自然之形。
平生爱蹈孤山雪,木落江空。柳絮因风。 帘栊深邃庭轩敞,君拥炉红。我倚书丛。六十翁怜七十翁。 注释: - 平生爱蹈孤山雪:一生都喜欢在孤山上踏雪。 - 木落江空:树木已经凋零,只有江水依旧清澈空旷。 - 柳絮因风:柳树的柳絮随风飘散。 - 帘栊深邃:窗户和门帘都很深邃,显得宽敞明亮。 - 君拥炉红:你抱着火炉暖洋洋的样子。 - 六十翁怜七十翁:六十岁的老人对七十岁的老人表示同情和怜悯。 赏析
【注释】 江天寂寞:指诗人的家乡,也借指自己的家乡。光焰:光彩,光辉。身后文章:指诗人的文章成就。眼底沧桑:指诗人眼中的世事沧桑变化。觚棱:古代官署、官衙建筑上的角楼。羽扇邀凉:指在炎热的夏天里,用羽毛制成的扇子来驱除暑气。画省:指皇宫中的绘画处,即翰林院。疑闻画省香:指听到宫中传出的香气。 【赏析】 此词上片写诗人的家乡,下片写诗人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江天寂寞”是说,诗人身居异地
【注释】 三五:农历三月。回思:追忆。箫:乐器,用竹制成。剑:指佩剑。飘零:比喻离散。词赋:诗文。博得人间薄幸名:得到世人的同情与怜悯。醒:清醒。江湖梦:指仕途、名利场。酒怕微酲:意思是说酒喝多了容易醉。愁听:形容听了使人忧愁。心经: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忏:悔罪。生:人生。 【赏析】 此词抒写羁旅之恨与功名之心,是一首感怀身世之作。 上片开头两句“采桑子 · 再寄一首”即点明题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凄凉孤馆无人夜,醒也无聊。睡也无聊。梦隔银河听玉箫。”这是写诗人独自在孤馆中度过寂寞的夜晚,醒来后觉得无聊,想睡觉又觉得无聊,而梦中听到的是玉箫的声音,更添了几分惆怅。“醒也无聊。睡也无聊。梦隔银河听玉箫”一句中“醒”“睡”“梦”三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同时“醒”“睡”与“梦”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孤寂的情感。“梦回一院风兼雨,风也萧萧
采桑子 · 雨夜 天涯听雨无人夜,点滴分明。点点分明。不是家园一样声。 乡心拼被风吹碎,梦又难成。梦又难成。蓦忆家园一样情。 注释: 1. 天涯听雨无人夜,点滴分明。点点分明。不是家园一样声:在孤独的夜晚,听着窗外的雨声,每一滴雨都清晰可见。然而,这些雨声却与我家乡的雨声大相径庭,仿佛不属于我的世界。 2. 乡心拼被风吹碎,梦又难成。梦又难成。蓦忆家园一样情:我内心的思乡之情如同被风吹散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