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燮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时李白在长安,与李左藏同游。当时权贵当道,李白的好友李邕也卷入其中。诗人对此深表忧虑,写诗予以讽刺,并劝勉李邕不要枉己从人,保持自己的节操。首联点明题旨,“权门机阱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愤懑不平的集中体现。颔联用典,“平居自好者,亦或丧其心”一句,既表明诗人对李邕的关心,又暗含对那些“权门机阱深”者的批评;颈联写李邕,“伟哉人中杰,独立山万寻”
【注释】: 1. 岷(今四川)蜀古时多士,声名竞相辉映。 2. 近代推三苏(苏轼、苏辙、苏洵),奋发有为眉之阳(眉山) 3. 君侯也眉人(你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源委故深长(他的家世渊源深远)。 4. 少日随游宦,中年擅词场(年轻时跟随父亲游宦,中年后擅长词章)。 5. 笑谈掇高科(在宴会上谈论政事而取得科举高中),步武联周行(步步紧跟周朝的制度)。 6. 蟠胸富筹策(胸怀宽广,充满谋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共三首。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释义和赏析: - 古人重世家,非为世其禄。(注释)“世家”指的是有声望的家庭。“非为世其禄”意指人们重视世家,并不是为了享受家族的荣耀和财富。 - 世禄非不朽,风流要相续。(注释)“世禄”指的是世代相传的荣誉或财富。“风流”在这里指的是家族的才德和名声。“要相续”意味着这些荣誉和名声应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 君家富才杰,海内仰名族
注释 - 人生贵得友:人生最宝贵的是结交朋友。 - 胜己我所求:胜过自己所有的需求和欲望。 - 搜寻穷怪珍:寻找世间稀奇古怪的宝物。 - 荆山璆:指珍贵的宝玉。 - 虚怀略辈行:谦虚地对待他人,不计较对方的才华如何。 - 倾盖均交游:与朋友交流如同倾倒酒杯一样平等。 - 许赓清绝句:答应创作清新脱俗的古诗。 - 每叹风雅俦:常常感叹能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太少。 - 中年畏作别:到了中年,害怕离别。
注释: 中都:指汴京,今河南开封。衣冠地:有才学之士居住的地方。振羽:比喻文才出众。良独难:很不容易。 美材:才能杰出的人。副时须:辅佐当今之君。 步武:跟随君王左右。随鹓鸾:像鸾凤一样跟从君王左右。 平生:一生的学问修养。根柢学:根基深厚的学问。 清规:清廉端正的行为规范。照冰玉:比冰玉还要清白。健笔:笔力强健的笔。翻波澜:使波澜起伏、跌宕多变。 宦游:在外做官。聊复尔:聊且如此。荣利
送姜子谦丞于潜 磻溪有君子,玉壶贮寒冰。 一朝辞旧隐,去为畿邑丞。 畿邑天下剧,赞府须贤能。 才刃肯尝试,心源先自澄。 古来人中杰,进德如川增。 规模百年后,感慨中夜兴。 终焉不碌碌,泰华高崚嶒。 君侯资敏达,而以古自绳。 嗜书殆成癖,几载鸡窗灯。 词场贾馀勇,先取蝥弧登。 成功不自伐,得善勤服膺。 筌蹄宁复顾,堂奥从今升。 时哉佐裁决,行矣蜚声称。 吾民久憔悴,德政先哀矜。 宁书考下下
解析 诗句 1. “士方负材业,高价敌璠玙。” - 注释:“士”指有才能的人士。“负”意为承载、拥有。“材业”指才能和职业。“高价”指价值高或地位显赫。“璠玙”是珍贵的玉石。 - 译文:这些有才有德的人,他们的才华与名声足以与宝玉媲美。 2. “一朝声称减,碌碌盆盎如。” - 注释:“一朝”即一旦,表示突然或某一瞬间。“声称”指声望、名誉。“碌碌”形容无成就或平庸。“盆盎”指普通的容器。
送黄畴若尚书 轩裳本外物,轻重非所关。 俗子不识真,贪荣强跻攀。 苟求既得志,巧计仍朋奸。 谁知国士胸,取舍超人寰。 不忧节不高,任重忧力孱。 公家太史氏,阅世多险艰。 无心羡尊显,名塞穹壤间。 尚书续正脉,清泉泻潺潺。 操修不敢怠,粹美无可删。 垂垂蹑政途,念念思江山。 上欲登绝顶,下欲临碧湾。 勇退得所愿,喜见冰雪颜。 是中有真趣,景贶天所悭。 一朝归领略,拔萃玉笋班。 岂若嗜进徒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书省向舍人陈述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想法。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plaintext 上中书陈舍人三首 1. 重明丽宸极,万国熙王春。 【注释】:重新照亮明亮的帝王之极,使天下各国都繁荣昌盛,好像春天一般。 2. 翘首望德政,从今斯一新。 【注释】:抬头仰望着美好的政治,从今以后一切都焕然一新。 3. 当年羽翼客,休戚一体均。 【注释】:当年的那些像鸟一样飞离的客人
【译文】 我本想将我的志向和理想传授给后人,然而我考虑得还不够深,天下长久太平,武备松弛不振。 干戈生锈钝化,士卒骄横狂乱。 教习训练不可缓,常如临敌作战的战场。 军阵日臻完善,奸佞邪恶的人敢于猖獗横行。 塞下空虚担忧,积粟如同金汤般坚固。 郡事无不妥善处理,声誉日益显赫。 皇上不忘远方的臣子,光明照耀无边无际。 承宣大臣有如此表现,催促召归周行。 感叹自己没有知己好友,隐居空怀壮志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