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化成寺》之一。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上方化成院:化成院是指佛教中的法轮院,这里指的是一个宗教场所。 2. 琅函密锁君王字:这里的“琅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铜制书函,而“密锁”则表示这些书函被紧紧锁住,无法被轻易打开。“君王”指的是古代帝王,“字”可能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或者是与帝王有关的其他文字。这里的“君”字可能是指帝王的名字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符号。 3.
乱云峰顶紫田翁,二十年前辇寺逢。 怪我无成头白早,千金散尽学屠龙。 注释:在乱云缭绕的峰顶,遇见了一位年过古稀的紫田翁。二十年前,我们在京城的一次寺庙相遇。奇怪地是,我却因为一事无成早早地头发变白,甚至将原本打算用于购买珍贵物品的钱财都花在了学习屠龙术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乱云峰顶偶遇紫田翁的经历,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诗中的乱云、紫田翁以及二十年前京城的寺庙相遇
次韵六安魏明府三首的诗句如下: ``` 几慕功名逐转蓬,既无成就苦为悰。 不如归听华亭鹤,耆旧于今忆二龙。 ``` 1. 诗意释义: - 几慕功名逐转蓬: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四处漂泊。 - 既无成就苦为悰:尽管有所追求,但最终未能达成,心中充满了忧愁。 - 不如归听华亭鹤:比喻回到家乡,享受宁静的生活,聆听华亭山的鹤鸣。 - 耆旧于今忆二龙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东西游遍两山村”,点出诗人游赏的地点和时间,次句“栀子黄时橘满园”则描写了这一地点和时间的自然景物。第三句“唯有小轩临小涧”,描绘了诗人在山村中所见的景物。末句“病僧欹枕听潺湲”,以一个细节表现了山村幽静、宁静的氛围,也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惬意。 【答案】 译文:我游览过了东西两边的山间村落,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橘子挂满园子。只有那小轩临着小涧水
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 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 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闲僧扫绿苔。 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 诗句注释: - 东城萧寺:指的是位于东城的萧寺,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 - 荒烟内:描述萧寺周围环境荒凉,烟雾蒙蒙。 - 旌旗:古代军队或官员出行时所挂的旗帜,这里用来象征来访者。 - 客来:表示有客人来到萧寺。 - 六代:指南朝的宋、齐、梁
【注释】 华严:梵语“摩尼”的音译。佛教宗派之一,唐代时称“贤首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玉真:即华严宗僧人法藏。上人:对僧人的尊称。松林:松树林。第一湾:山涧。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华严寺的法藏上人为之作的。诗中赞美法藏在深山古刹,修心养性,与世无争的生活。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句: ``` 地过长淮种橘难,僧房今见锁朱栏。 秋来赖有黄金实,几被行人作枳看。 ``` 译文: ``` 淮河以北的土地上种植橘子非常困难,现在僧人的房间前却种着橘树,但都被锁上了。到了秋天,这些橘子金黄饱满,但有时却被人们误认为是枳(一种苦果)。 ```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长淮以北地区的独特体验。首句“地过长淮种橘难”直接点明了地理位置对种植的影响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丹包赤实破苍颜的景象,冬至期间没有闲工夫。 这两句诗描绘了黄柑留过客的场景,天寒时节谁愿意再去寻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象的诗。首句描绘了丹包赤实破苍颜的景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冬日阳光的炽热和热烈。第二句则通过对比“冬至都无十日闲”和“冬至都无十日闲”两个短语,强调了冬日生活的艰辛和忙碌。第三句描绘了黄柑留过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热情招待
【注释】 为爱:因为。炉烟:指香烟缭绕,如烟雾般飘散,形容山中的香炉之烟。拂画檐:飘动在画有屋檐的屏风上。小栏:指楼阁上的栏杆。朱帘:红色的帘子。不须:不必。更踏、看厌:都指不必再去欣赏那山前的景色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山中楼阁的小诗,写诗人对山间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秀丽,风格明快流畅。 首句“为爱炉烟拂画檐”,是说因为喜爱炉烟拂动画着屋檐,所以卷起朱帘观赏。这里
奉慈禅寺 一宿禅关万虑空,明朝更上十馀峰。 山依碧落不多远,人在白云无数重。 木末疏钟惊虎兕,门前潴水穴蛟龙。 劳生正负林泉约,犹喜官闲此处逢。 注释: ①奉慈:即奉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之南。宋元丰三年(1080)立为净众院,后改为奉慈寺。宋元佑四年(1089),苏轼由杭州通判迁知密州,曾到奉慈寺题名于壁上。②禅关:指禅宗寺院的山门。③“一宿”二句:意谓住进禅寺后,一夜的烦恼忧虑都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