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泰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1. 幽鸟语如篁: 描述鸟儿在竹林中自由自在地歌唱。这里的“篁”指的是竹子,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2. 柳垂金线长: 描述柳条垂挂的金黄色细丝如同金色的线一样长。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的嫩绿和新芽的金黄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3. 少林传底事: “少林”可能指的是少林寺,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著名寺院。这句话可能在讲述某个关于寺庙或佛教的神秘故事或事件。 4.
【注释】 偈(jié):佛教用语,指偈颂。推真:探求真理。穷妄:穷尽一切妄念。廓然:开阔的样子。眼睛:喻指心。晓日烁开岩畔雪:太阳照射下,山岩旁的积雪融化了。朔风:北风。绽:裂开。 【赏析】 《偈十三首其八》,是一首禅宗诗,以问答体的形式写来,语言平易浅显,明白易懂。此诗通过问答形式,说明“真”与“妄”的关系,最后以“眼睛既露”作结。 全诗共分三段。首段“推真真无有相”,从正面论述“真”
【注释】偈:指诗篇。有佛处不增,无佛处不减:佛在的地方,光明增加;佛不在的地方,光明减少。人人一段光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光明。历劫何曾欠少:经过漫长的劫难和岁月,没有缺少过光明。咄:叹词,表示惊讶、感叹。释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简称“释迦”。谩自化西乾:白白地到西方去教化众生。达磨:禅宗六祖之一,达摩,姓马,名六,南北朝时人,南朝宋末至梁代的僧人。无端:无缘无故。
注释: 1. 今朝正月已半,是处灯火缭乱。 - 今天正月已经过了一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 2. 满城罗骑骈阗,交互往来游玩。 - 全城的骑兵排成行列,来回穿梭嬉戏。 3. 文殊走入闹篮中,普贤端坐高楼看。 - 文殊菩萨走进喧嚣的人群中,而普贤菩萨则坐在高楼上看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节日期间的热闹景象。首句“今朝正月已半”点明了时间,正月已过一半,意味着节日已经开始。接着
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南山起云:指南岳衡山起云。北山下雨:指北岳恒山下雨。 老僧更为震雷声,助发威光令远布。 老和尚用大雷声助发佛的威光,让它传播到远方。 【赏析】 这首偈语是说佛祖降生的时候,有雷声和闪电,使佛光普照人间。 这是一首颂赞佛教的诗。全诗以对偶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佛祖降生时,天空中出现雷电的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佛光”
【注释】 偈十三首 其十:这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首偈语。“偈”是梵文音译,意为佛教中的诗或歌;“十三首”,即第十三首。此偈为佛对弟子们说的,内容是讲阿弥陀佛成佛以后愿度众生。 久雨不晴:形容天气阴晦连绵不断。 有理难伸:指在理屈时难以申诉。 云雾长埋大野:意谓大野之上被云雾长期笼罩。 檐声不断前旬:意谓屋檐上滴答不停的声音,持续了十天。 补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意谓补陀山的僧人
【注释】勿:不要。休:不要。展手开拳:放开手脚,随意说笑。咄咄:形容声音大。镇州萝卜:指佛教徒念经时用的一种长形木块,上面刻有佛号,便于诵经者按声念诵。老胡:指禅宗六祖惠能。九年面壁:指惠能于五祖门下坐禅九年。太劳神:指过于劳累,心神不安。 【赏析】这首偈语是一首颂扬惠能禅学的诗。惠能有两大特点,一是随缘任运,二是不拘形式。这首诗就这两点进行颂扬。“勿思惟”,即不要思考,不要刻意追求
【注释】偈:佛教语。梵语的音译,即诗体的一种。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火云烧田苗,泉源绝流注。 婆竭大龙王,不知在何处。 译文:大火将庄稼烤焦,山泉水也变得干涸, 大海龙王不见了踪迹,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灾害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灾害的感叹和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诗句释义: 1. 开口有时非,开口有时是。 - 表示语言表达并非总是清晰明了,有时候含糊其辞;有时又非常直接明了。 2. 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 粗话和细语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意义,即最终的意思或真理。 3. 释迦老子碗鸣声,达磨西来屎臭气。 - 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禅宗修行的两种境界:一是如释迦牟尼那样,虽然有声音却无实际内容,是一种空寂的境界;二是如同达摩祖师一样,即使有异味也代表着真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一雁度长空,影落寒江水。水无沉影心,雁无遗踪意。 1. 第一句“一雁度长空”,描绘了一只大雁在天空中飞行的景象,这里的“一雁”指的是一只孤独的大雁。 2. 第二句“影落寒江水”,描述了这只大雁的影子落在了寒冷的江水中,这里的“寒江水”形容江水的冰冷。 3. “水无沉影心”,意思是江水没有留下大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