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华
【注解】 1. 宏监寺开海田:送别宏监寺(即宏监寺主持)去开发海田。 2. 轩昂气宇要争先:形容宏监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要争先恐后。 3. 及早乘时痛着鞭:趁早抓住时机去开发海田。 4. 翻转江皋千顷浪:翻动江岸的浪花,波涛汹涌。 5. 灵苗从此秀桑田:从现在起,这片桑田将变得茂盛起来。 【赏析】 此诗为送别宏监寺去开发海田而作。首句写宏监寺精神饱满,要争先恐后去开发海田。“轩昂气宇”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一首展现自然美景与高僧风范的古风之作 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诗句解析 1. “此山已是胜天台”: - 这句诗描绘了莞山庵周围的自然景观,将这座山比作胜过其他地方的天台山。 - “此山”指代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或场所。 - “胜天台”表达了对这片山景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2. “峰顶寥寥正眼开”: -
【注释】 山前马厩普光殿,门外牛栏正觉场。 五十三人同日葬,善财走得脚生疮。 【译文】 山前的马厩叫做普光殿,门外的牛栏叫做正觉场, 五十三人在同一天埋葬,善财因走得太快而脚上生了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赠悟上人造华严塔》,全诗四句,每句五字,表达了对悟上人的赞赏之情。 首句“山前马厩普光殿”,描绘了悟上人所在的环境:山前的马厩名为普光殿,暗示了他修行的地方。
【注释】 三十三州:指天下。七十僧:指七十名僧人。驴腮马颔:形容相貌丑陋,令人讨厌。罗笼手:比喻善于捕捉、控制他人。无因到净明:意为没有机会来净明庵小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净明庵为众僧讲法时所写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众生的关爱和怜悯之心,同时也揭示了佛教教义中关于人我相、众生相的问题。 首句“三十三州七十僧”,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众生之多,让人不禁想起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
注释: 夜宿西山居士家,围炉相对话生涯。 从来无一丝头许,自是劳生眼里花。 译文: 在西山的居士家度过一个夜晚,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谈论着各自的生活和未来。 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我,因为我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劳累,眼中所见皆是繁华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居士家过夜的情景,通过与居士家的交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首句“夜宿西山居士家”,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注释:在浑浊的江边送别时,天空中飘荡着淡淡的白云。请不要嫌我老迈、拙劣、疏懒,他日我定会再次来访并敲开你的竹门。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送别对象的深情厚谊。首句“浊港江头送别时”,以简炼的文字勾勒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边,感受到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次句“碧云秋水淡依依”,以碧云和秋水为画面,描绘出一幅清远宁静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谢杨善才道友赠予我数珠(念珠)。南询初不失程途,即指在南方询问时,始终不会迷失道路;收得金刚脑后珠,即指获得金刚脑后的数珠。两手持来亲献我,即指亲手拿着这数珠献给我;光明烱烱破昏衢,即指这数珠的光明照耀,使我能够破除迷茫的道路。 赏析:诗中描述的是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友人赠送的珍贵礼物数珠。诗人对于这份友谊和礼物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和珍惜
注释:我再次来到了清凉的地方,小室轩窗格外明亮。这不是因为山家占据了春天的景色,而是大自然的物性自然流露出情感。 赏析:此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重访清凉之地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我行重到清凉地”,诗人以“重到”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喜爱,仿佛是故地重游,心情愉悦。次句“小室轩窗分外明”,则具体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特点,小而明亮的轩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第三句“不是山家占春色”
【注释】 稽首:叩头。金容癞狗师:指和尚。稽首是佛教的礼数,稽首就是拜见的意思。金容:指和尚的脸。癞狗师:和尚被戏称为“癞狗”。一生快活没人知:一生快乐而没有人知道。平田:平坦的田野。翻身处:翻耕田地的地方。合水和泥换步时:比喻和尚以出家人的身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垂手:放下手。三寸刃:指短刀。破关:攻破敌人的要害部位。顶门槌:头顶上的铁锤,即佛祖的法器——金刚杵。寥寥万古谁堪对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考生阅读诗歌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歌中的意象以及作者的情感。 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少室门庭冷似灰”意思是说少室山的门庭荒凉冷清得像烧焦的灰烬;“长年不见一人来”意思是说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一个人来访;“汝今若解知惭愧”意思是说你如果知道羞耻的话,就该感到惭愧;“那取工夫到一回”意思是说何必要花费精力去做什么呢?“那取”就是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