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华
【诗句释义】 四月初八是佛的诞生日,全国各地的寺院都举行沐浴佛祖的活动。 佛身充满了太虚空,哪里还有虚空可以寻觅? 前面和现在的僧俗人等都是金身,无论他们长短方圆,都是显赫一时。 放光动地,从本至今没有间隔。 现在有檀越女弟子刘氏同男王承直,旷大劫来植善根,所行真实如菩萨。 应当知道功德福无涯,回向癸未诞生日。 唯愿岁君向此诚,诸天星曜同昭格。 资持刘氏从此去,寿同赵州百二十。 更祈不尽大功勋
【解析】 “其意毒如蛇”,意思是:它的毒性像蛇一样。这里,“其”指佛,“其意”是佛意,“毒如蛇”比喻佛意的毒害。 【答案】 译文:一根、两根弯曲的竹子,其毒性就像毒蛇一般。三根、四根弯曲的竹子,无疑将进入地狱。如果理解到这些意思,心空了就能到达彼岸。可叹的是蒋山老和尚,没有端端正正地入世,而是被打入地狱,成为荒草。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写竹子的毒性。作者用竹子的毒性喻佛法的毒性
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澹泞出没太虚之中。 注释:青萝,形容青苔缠绕的山石,夤缘,即攀援。寒松,形容高大而直立的松树,这里指山峰。澹泞,意为淡雅清静。出没,指忽隐忽现。太虚,指宇宙空间。狗子尾巴书梵字,比喻修行人的修行如同狗儿尾巴摇摇摆摆。野狐窟宅,暗喻修行人如同狐狸在洞穴中居住一般神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的山峰与缥缈飘渺的云雾相交融的画面
译文: 金佛、木佛都无法度化那些沉迷于欲望的人, 泥土塑成的佛像也无法引导人们远离苦海。 唯有心中真正觉悟的人才能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 他们如同坐在真佛的座前一般,不受外界纷扰。 纵然万千牛马也难以将他们拽回, 即使千万个人来帮助,万万个力量也无法将他们挽回。 那些心怀善念的人积累的功德就像山一样高, 只是因为心性浮躁而不去修行。 若想真正修行,就要抓住今日这一时刻, 才能避免堕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注释】 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三:偈颂是佛教禅宗中的一种文体,由韵文配以偈语而成,多用以宣说佛理。此诗用雪来比喻人间的是非善恶,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清醒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去年无此雪”:表示在上一年没有下雪,意味着那时的社会风气较为纯洁; “今年有此雪”:表示在这一年有下雪,意味着那时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得污浊; “人皆怨此雪”:大家都埋怨这场雪,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不祥之兆;
【释义】: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即使道理说得明白,也必须亲自去一次。 【注释】: 泥多:比喻困难或障碍很多。 佛大:比喻事情难办、麻烦。 水长:比喻条件好。 船高:比喻容易办成。 直饶:即使。 说得道理分明:指讲得十分清楚明白。 也须亲到一遭:必须亲自去一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学诗,通过写泥和水的相对性来比喻事物的性质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之间的关系,说明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事物的本质。
【注释】 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七:千说万说,不如亲见。把手掌共行,略通一线。打破漆桶,何曾见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灵验。蒋山恁么做颂,驴年也未梦见。 译文: 千种说法,万种说法,不如自己亲自去体验。 你用手牵着我的手一起走,我们能稍微理解一些道理。 但即使打破漆桶,又怎能真正看见它呢? 而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也是非常灵验的。 蒋山这样作诗,驴年我也没有梦见过他。 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偈颂六十首》中的第34首。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心佛及众生:佛教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说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佛性,即佛性。这里的“及”表示包括的意思,即心(自我)和佛(宇宙万物)以及所有众生都包含在其中。 2. 笑而还复喜:在佛教中,笑是修行人的一种表现,意味着内心的欢喜和平和。这里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状态
诗句如下: 思是闻之本,闻是思之用。 注释解释: - 思:思考、思索 - 闻之本:闻的根基或来源 - 闻:听到、听见 - 之:的 - 用:作用、效用 译文: 思考是听到的根源,而听到又是思考的基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思”与“闻”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首句点明核心观点,即思考与听到之间的关系。次句进一步解释了这种关系,指出听是思考的前提,思考又反作用于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作品。它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赵州(即赵秉文)之间的友谊和交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赵州吃茶,我也怕他。 - "赵州"是唐代诗人赵嘏的别号,"吃茶"则是一种休闲活动。在这里,诗人以"我"的身份出现,表示自己也喜欢喝茶,但同时也害怕赵州。 2. 若非债主,便是冤家。 - "债主"指的是欠债的人,而"冤家"则是指有仇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