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佛及众生,笑而还复喜。
笑喜本无根,缁素诚有旨。
千古万古人,几个识道理。
道理深,何处寻。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偈颂六十首》中的第34首。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心佛及众生:佛教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说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佛性,即佛性。这里的“及”表示包括的意思,即心(自我)和佛(宇宙万物)以及所有众生都包含在其中。
- 笑而还复喜:在佛教中,笑是修行人的一种表现,意味着内心的欢喜和平和。这里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状态,即使面对世间的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欢喜。
- 笑喜本无根:佛教讲究因果律,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笑和喜作为一种情绪反应,其根源并不固定,而是与当下的经历、感受紧密相关。
- 缁素诚有旨:缁是指黑色,代表佛教僧人;素则是指白色,象征在家居士。这句话表达了佛教徒无论是否出家,都应该追求真理,遵循佛法的精神。
- 千古万古人:指历史上无数的圣贤和智者,他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诲和智慧。
- 几个识道理:这句话反问读者,难道只有少数人能领悟到佛法的道理吗?
- 道理深,何处寻:佛法的道理深邃广博,我们如何能够找到它的源头呢?
-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这是对生死轮回的一种比喻。海水虽然干涸,但它的底部依然存在;人虽然死亡,但他的内心依然存在。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本性、本心或佛性。
译文:
心(自我)和佛(宇宙万物)以及所有众生都包含在其中。
即使是最快乐的人,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因为它们并不是由外界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内心所生的。
即使是最为平凡的僧尼,也应当追求真理并遵循佛教的教义。
历史上无数圣贤和智者,他们留下的教诲是那么丰富和珍贵。
难道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佛法的道理?
佛法的道理是深邃而且难以寻找的,就像大海的水最终会干涸,但海底仍然存在。
即便人死后,他的本性、本心或佛性依然存在,因为那是他的本质所在。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解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追求内在平静和智慧的人生态度。诗句中的“笑而还复喜”、“笑喜本无根”等表述,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喜悦并非依赖于外在的因素,而是源于内心的觉悟和修行。同时,他也提醒人们,尽管佛法的智慧如同海洋般深邃,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含义。最后两句则是对生死轮回的一种超脱看法,鼓励人们在生命的终结中仍然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于人生、社会和宗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