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湘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的诗歌。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烟树斫开,晓月挂檐。 - 烟雾缭绕的树木被砍伐开来,清晨的月光洒在屋檐上。 2. 嘶木马岭云耕罢,春风吹雨。 - 在马岭上耕种的马匹已经耕作完毕,春天的风带着雨水吹拂过来。 3. 吼泥牛声前,领会无差。 - 牛的声音震天响,人们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含义。 4. 共乐法,喜禅悦,打刀须是邠州铁。 - 共同享受佛法的喜悦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七十 无门之门须得门而入,无意之意须得意而通。 一扇西兮一扇东。 “无门之门”,指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道,即“教外别传”或“心宗”。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人皆有佛性,只要“顿悟”,就可以达到“自性清净”、“与佛如来同体大悲”。 “意”是禅宗的核心概念,“意”就是“心”。 “一扇西”,指禅宗的“西天”(印度)法。 “一扇东”,指禅宗的“东土”(中国)。 【赏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太白峰头月,寒泉水底灯。 - “太白峰”指的是著名的陕西华山主峰之一。 - “月”和“灯”分别代表月亮和灯光,这里用来象征山中的自然美景与人间灯火。 2. 清光分上下,千里恰同明。 - “清光”指的是月光或灯光的光芒,“分上下”表示光线从山顶到山下,照亮了整片区域。 - “千里恰同明”表达了月光或灯光覆盖了整个距离,使得远处也明亮如昼。 3. 一点不来翻夜雨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七十八十方国土中,惟有一乘法。 如何是一乘法,梅雨过,芰荷香,薰风殿阁生微凉。 注释:在十方世界之中,只有一种法是真正有用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有用之法呢?只有当梅雨过去,荷花散发香气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那种微凉的薰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文,作者通过描绘梅雨过后、荷花盛开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他认为,只有当心境宁静、无杂念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奥妙和价值
【注释】 1. 巾子峰:在今安徽黄山市。 2. 龙翔江上潮落潮平:形容江水涨落,犹如龙在飞翔。 3. 师承底事:指从师学习的原因。 4.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词,相当于“的”。 5. 风前不必兄呼弟:指风前不必大声呼唤。 6. 见后毋劳弟应兄:指见面后不用互相应答,以免造成误会。 【赏析】 这是一首禅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禅宗的思想。 首句“巾子峰头云开云合”,写黄山的奇丽风光
【注释】 摩胸告:指摩胸礼,是佛教徒向佛顶礼拜的一种方式。 展脚示:意即“以足礼”,指以两足站立礼拜。 有来由:指有所凭依或根据。 没巴鼻:指没有依靠之处。 佛灭二千年: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佛陀的教法传承了两千年的岁月。 比丘:指出家修行的人,也称为比丘尼。 少惭愧:意谓修行者应少犯过失。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出家人戒行修持的偈语。首句“摩胸告”是佛教仪式中的一种,表示虔诚地向佛顶礼
注释: 1. 一扎当头:比喻有重大的决策或行动,就像用绳子捆着头一样。 2. 无咽喘气:比喻无所畏惧,毫无顾虑。 3. 大钧播物:指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和变化。 4. 易地生春:比喻事物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生命或生机。 5. 佛祖都来听处分:指所有的佛教徒都会来听取佛陀的教诲和指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佛教教义的独特见解和理解。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六十七: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那个是真梅? 译文: 春天的雪花漫天飞舞,到处都是一片洁白。不知道花园里的树木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梅树。 赏析:(清)袁枚《随园食单序》有句云:“菜佣酒保得食者,园蔬变为山珍;仕宦学人得食者,山蔬变为海味。”此诗即是以雪喻花,用“满空”二字,写出了雪花铺天盖地而来,大地一片洁白,把雪花拟人化、诗意化
【注释】: 顽钝:笨拙,迟钝。 销镕:熔化、溶解。 偏小:偏心,偏袒。 弹击:敲打、打击。 老卢:指佛教中认为有神通的仙人,此处比喻达摩。 达磨:指禅宗祖师达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顽钝和偏小被直和曲所消融的过程,寓意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辉可以照亮一切迷雾和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领悟和追求的决心
【注释】 了了:形容清晰。蓦:突然。蜃:海市蜃楼,指海市。江:指长江。水急:指长江水流湍急。不许泊船:意谓不容许靠岸停歇。 【赏析】 此诗是《偈颂一百零九首》之一。偈即佛经中的偈语,颂即佛经中的赞颂。佛教徒称诵读经文时的韵文为偈颂。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长江上急流勇进、舟不可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奋发进取精神的赞美。 首二句“了了无言,蓦胸一拳”,写诗人面对长江激流勇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