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和注释读透,然后把握诗意,并结合注解加以理解。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在分析时,应按照要求作答。 【答案】 千岁宝掌和尚返飞来峰栖石窦题句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注释:“千岁宝掌”即千手千眼观音
【注释】 五台山: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县。 童子:指和尚或尼姑。 无着偈:即佛经中的《心地观经》中的“无住生”偈语。偈:佛教经文的一种体裁,每句有韵,多用韵文表达佛理。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台山》一诗中的第二段。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五台山》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写五台山童子给无着(即佛经中的“无住生”)的偈语。全诗以“面”、“口”、“心”三个比喻
【注释】 千岁:一千年。宝掌和尚:即慧云禅师,俗姓李,号宝掌,浙江天台人。示徒:教导弟子。慧云偈:指慧云的偈语。 【译文】 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 得了去住心,他生复来此。 【赏析】 《千岁宝掌和尚临灭示徒慧云偈》是一首佛教偈子。“本来无生死”一句,是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本来就没有生死之别。“今亦示生死”一句,是说现在虽然有生死之别,但是佛性依然存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无论生死如何变换
蒲津朱衣人献范仁恕诗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寄孙员外诗》。蒲津,古县名,在今山西永济市西黄河上。朱衣,即红袍,古代官服的颜色。此指范仁恕。 译文:蒲津的红袍人(指范仁恕)给我送来了诗。 赏析:首句“蒲津朱衣人献范仁恕诗”,点明了送诗者的身份及所献之诗。第二句“栏马遇孙阳”,用典,孙阳即春秋时有名的相马大师孙阳,这里指范仁恕。第三句“超光力自强”,化用了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贾真人壁间留诗 唐贾真人留诗于紫微宫壁间 1. 诗句内容解读 - “此后不知谁有分” - “壁间留得上天梯” 2. 翻译及注释 - 译文:从此以后,不知道谁能有这份幸运。 - 注释:此处表达了一种神秘和不可预测的氛围,暗示了某种命运或机遇的降临。 - 译文:在墙壁之间留下了上天的阶梯。 - 注释:这里的“天上梯”象征着超越凡人界限,进入神仙世界的道路。 3. 赏析 - 主题思想 - 表达手法 -
【注释】大历间:唐代宗大历年间。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有菩萨顶、塔院寺等名胜古迹。无着:佛经中指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未得佛道者。一念净心:一念即一刹那,指刹那间的觉悟。菩提:佛教语,指觉悟智慧。七宝塔:佛教语,指佛塔。究尽:全部,彻底。尘:尘埃,比喻烦恼。正觉(zhào音赵):佛的悟性。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佛教思想,认为人只要有一念清净,就能达到觉悟的境界
【注释】 唐时:唐代时代。有人:有一个人。入观源洞:进入观源洞游览观赏。石室:石砌的房屋,这里指山洞。壁间稚川诗:墙壁上刻着稚川写的诗。稚川:指陶渊明,字元亮,晋代诗人。 茸(róng)芳草:长满青苔的草木。茸,长而软的草。落花满院香沉沉:落花满院子,花香扑鼻而来。沉沉,香气浓烈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诗。前两句描写的是山中春天景色。松门石径,绿草丛生,芳草茸茸;落花满院,阵阵清香
【解析】 “籊籊”是形容竹竿粗长的样子,“悠悠"是河水流动的声音,“相忘为乐”指忘却世俗的烦恼,“贪饵含钩”,比喻贪图名利而陷入困境。“非夷非惠”指不是圣人也不是普通人,“聊以忘忧”意为聊以自慰。 【答案】 译文:竹竿粗长水波荡漾,渔父悠然自得忘怀尘俗。贪恋名利却误入迷途,渔父笑谈自己心无杂念。不是圣人也不是凡人,聊以自慰解忧愁烦闷。 赏析:浔阳江头,渔父唱着渔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相忘为乐
注释: 1. 申光逊梦张沆手出小佛塔上:申光逊梦见张沆的手从塔上伸出,在梦中与他交流。 2. 故人面:老朋友的面容。 3. 明月高高上翠楼:明月高挂于翠绿的高楼之上。 译文: 在梦中我见到了你的手,你伸出来,就像在你的佛塔上,我们彼此交流着,你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就像你那熟悉的故人。 明月高挂,照亮了我们的翠绿高楼,仿佛它也能感受到我们之间的交流,静静地陪伴着我们。 赏析:
注释:千岁的宝掌和尚题写的诗句,朗禅师壁。白狗驱赶书来到,青猿洗钵返回。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僧壁》。诗人通过描写僧人与白狗、青猿之间发生的故事,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全诗以白狗御书、青猿洗钵为线索,巧妙地将人、物、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