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维祺
``` 怜春春望望东溟,一派云烟画不成。 寻到武陵花放处,渔郎可是便无情。 【注释】 1. 怜春:对春天的怜惜和喜爱之情。 2. 春望:春天时望着远方的景象。 3. 东溟:大海,此处指遥远的东部海域。 4. 云烟:形容景色如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 5. 武陵:地名,传说中桃花源的所在地。 6. 放处:开放的地方,这里指桃花盛开之处。 7. 渔郎:渔夫,常用来比喻隐逸之人。 8. 无情
诗句解析: 1. 晓望清添翠,平林叶半红。 - 关键词:晓望、清添翠、平林、叶半红。 - 解释:清晨时分望向远处的山城,看到一片翠绿中夹杂着红色的树林。这描绘了一幅早晨的山水画卷。 2. 杵砧村院里,楼阁水光中。 - 关键词:杵砧、村院、楼阁、水光。 - 解释:在村庄的院子里可以听到捣衣的声音,而远处的楼阁在水面的映照下显得特别明亮。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光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长山城楼秋望其一 雨树晴如洗,烟沙日似春。 水寒清见底,峰远翠初匀。 露湿秋衫薄,风轻爽气新。 浮云多世态,飘泊正愁人。 译文: 雨后的树木和晴朗的天空一样洁净,烟雾缭绕的沙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水寒冷清澈,可以看到河底。远处的山峰苍翠欲滴,色彩斑斓。秋日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衣衫,感觉微冷,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倍增。天空中漂浮着许多形状各异的白云,它们或聚或散,象征着世间的各种人生百态
诗句解析和注释: 1. 若果真知德不孤,从何下手作工夫? - 译文: 若果真知道德行并不孤独,从何处着手去做功夫。 - 关键词与注释: "若果真知" — 指确实明白或认识到;"德不孤" — 德行不会孤立;"下手" — 开始行动或实践。 2. 心无恻隐非人也,学有朋来亦乐乎? - 译文: 内心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有朋友来学习也是快乐的。 - 关键词与注释: "心无恻隐" —
《再题黄粱梦八首·其三》是明朝诗人吕维祺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原文: 黍饭蒸残枕窍开,才知身是梦中回。 烦君更入游仙枕,携出当年富贵来。 - 译文注释: - 黍饭蒸残枕窍开:形容枕头被黍米饭蒸熟后,孔隙变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物质。 - 才知身是梦中回:意识到这一切只是一个梦。 - 烦君更入游仙枕:请对方再次进入一个神奇的枕头。 - 携出当年富贵来
午睡 晴天落花开,花更开。半墙新柳带烟来。 可怜春色偏宜睡,不是流莺唤不回。 注释: 晴日落花:晴朗的阳光下,花朵盛开,更加美丽。 花更开:花儿更加开放。 半墙新柳:半墙上的新柳树,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带烟来:带着烟雾而来。形容柳枝垂挂下来的样子。 可怜春色偏宜睡:春色如此可爱,让人忍不住想睡觉。 不是流莺唤不回:不是小燕子在叫唤,我也不会醒来。形容春色太吸引人了,让人不想离开。 赏析:
【注释】 1. 小窗拈韵:在小窗下吟咏诗作,看盆中游鱼。2. 半纸书:半张书信。“东风”指春天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友人寄诗的诗。首句写对春日美景的喜爱,次句写自己闲适的生活和心情,三句写朋友远来相访的情意。末句是说自己因为忙于接待,没有时间给远方的朋友回信,所以感到十分遗憾。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明快,感情真挚深厚
梦里说醒仍是梦,醒来说梦说仍痴。 枕中如意前身事,宁信青驹非梦时。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梦里说醒仍是梦 - 注释: 在梦中意识到自己依然处于梦境之中。 - 译文: Even when awake, the dream remains as a dream. 2. 醒来说梦说仍痴 - 注释: 当从梦中醒来,对梦的执着让人感到困惑和愚蠢。 - 译文: The confusion and
梦到封侯不肯归,半生荣遇欠伸非。 此句以梦为引,描绘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耀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矛盾与挣扎,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而深刻。 蒙庄落魄何曾见,只解蘧蘧化蝶飞。 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身陷困境,却仍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通过化为蝶的形象,展现了他对自由、解脱的追求和向往。然而,这种追求并未得到实现
【注释】黄粱梦:晋朝卢生在旅店里,梦见自己娶了一位美女,同枕共眠。醒来时,只见一锅黄粱尚未熟,于是怅然自失地说:“美梦竟如此容易破灭啊!” 【赏析】此诗以“黄粱梦”起兴。诗人在梦中做了个好梦,可醒来后却一无所有,这使诗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