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寄高博士允宪 元末明初邓雅诗篇,描绘故人与时光交织 1. 诗中意象与情感表达 - 天上曾闻博士征:唤起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 山中每忆故人情:怀旧之情深厚,难以割舍 - 文章礼乐当时重:重视文化教育与礼仪 - 富贵功名一羽轻:对比理想与现实,感慨功名之易逝 2. 老去添白发,退归服黄精 - 老去定知添白发:体现人生无常,岁月流逝 - 退归那得服黄精:表达对返璞归真生活向往 3. 瞻天象,微垣星 -
【注释】 ①送孙昌言之官广东:送朋友孙昌言到广东做官。昌言,字公谨,洛阳人。唐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②十年勤苦抱遗经: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研读《周易》这部经典。抱遗经,抱着《周易》的经书。 ③岩东映雪亭:在岩石山麓的映雪亭。 ④献赋已趋双凤阙:你献赋(指写文章)已经来到皇宫(指朝廷)了。双凤阙,皇宫的正门。 ⑤之官又向五羊城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要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鹤氅”是古代道士所穿的长袍,这里代指高士;“霞杯”为美酒名,“绮席”为精美之席。 【答案】 译文: 曾经踏过燕山的雪花,依旧栖息于玉笥的云中,细看那些丹书,多有道气,静静随流水而逝,绝尘氛之外。 楼前碧嶂高千尺,天际凉风和一群白鹤共飞。 举杯畅饮开绮席,环侍彩衣的宾客都是能文之人。 赏析:①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的山林隐逸图。
【注释】 廖氏池:指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修建的别墅。邓伯明:字君实,成都人,唐德宗时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此诗为杜甫在成都时所作。小有天:指龙门山。华亭:指四川的华阳县。飞仙:仙人飞翔。石潭:指石犀池。源水:指浣花溪水。松杉云表:指苍翠的树木耸立云端。兰菊霜后犹鲜鲜:指兰草和菊花在寒霜中仍生机勃勃。天生好景:指自然风光如画。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成都浣花溪边古宅美景之作。
寄何伯善先生二首其一 华盖峰高耸碧霄,先生栖息绝尘嚣。 门前松菊存三径,事下文章冠六朝。 雅道久时传弟子,宦情今已托渔樵。 相知最恨相从晚,怅望云山百里遥。 注释: - 华盖峰高耸碧霄:华盖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先生栖息绝尘嚣:先生,是对学者或官员的尊称。这里指何伯善先生。栖息,居住;尘嚣,指尘世的纷扰。 - 门前松菊存三径:门前,指何伯善先生的住所。松菊
紫霄岩畔重游日,涧水松风五月寒。 紫霄:指紫霄峰,在福建武夷山。重游:又去游览。涧水:山间清流的溪水。松风:指山上松树枝叶飘动的声音。五月寒:指山中五月仍然寒冷。 潭影静观云漠漠,藤阴危坐石团团。 潭影:指山间清澈的水潭映着天色的景象。静观:静静地观看。云漠漠:云雾缭绕的样子。藤阴:形容山间长满青苔的树木投下的影子,如同树阴。危坐:坐在高处。石团团:形容石头形状如圆球。 樵人解识衣冠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主题等进行分析。 “浮生已入无闻境,几度临风感慨深”,意思是:这一辈子已经沉没在无声无臭的境地里,几次面对秋风都感慨万分。诗人用典,自比为弃置身外的“浮萍”,抒发自己身世飘零之苦。 “朽腐不堪同草木,辛勤犹自惜光阴”的意思是:腐朽得不能同草木为伍,辛勤劳作还爱惜着光阴。诗人以草木比喻自己
注释: 1. 山中朝来涧水平,黄梅雨歇松风清。 释义:早晨来到山中,溪水已经变得平缓;黄梅季节的雨水停了,松树和风吹过都显得格外清新。 2. 仙翁采药久忘世,野人卜居聊治生。 释义:仙人采药已经忘记了世间的纷扰,我选择在此地隐居,只是为了生活所需。 3. 耕烟闲放草间犊,伐木喜闻林外莺。 释义:在田间烧着烟雾,让牛儿在草丛中自由地奔跑;听到远处树林里的鸟鸣声,心情愉悦。 4. 绣衣枉驾失迎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次丁御史题群玉山房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我家旧宅如蜂房,移居竹圃安蒲床。 注释:我家的旧宅就像蜂窝一样密集,现在搬到竹林中搭建了蒲草制成的床。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离开繁华都市,选择在宁静的竹林中居住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2. 床头惟有书剑在,屋里更无儋石藏。 注释:床头只有书籍和佩剑,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赏析
【注释】 龙门山:地名,在今四川。奇士:指志向非凡的隐士。须眉苍:形容头发花白。收书:收起书籍。轩冕:古代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这里指高官厚禄。丹诀:丹砂炼制的符咒,传说服之可以长生不老。青囊:古代道士携带的药囊,用以行医治病,也用作代称医药。贤郎:对别人的美称。劳梦寐:使别人睡不好觉,忧虑烦恼。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前二句说友人程则敬有隐居之志,不肯出来做官,所以诗人对他十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