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颜
【赏析】 《怀智栖上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作于贞元四年(788),当时王维在洛阳,而智栖上人在长安。王维与智栖交游甚密,曾为智栖写《别韦苏州》。这首诗就是写给智栖的。 全诗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组,即“临水登山”、“闲眠默坐”、“林鸟”、“草虫”,都是描写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临水登山自有期,不同游子暮何之。”意思是说,我来到这山中后,就在这里等待,等待着什么
诗句: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沙亭。 译文: 没有风声从竹林里传来,只有月光洒在沙地上。 注释: 竹院 - 指竹子做成的庭院。沙亭 - 指沙滩上的小亭台。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没有直接表达个人情感,而是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写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和深远
【注释】: 浸浸:水深的样子。三楚:指长江中游的一带地区,这里泛指湖北、湖南等地。渺渺:形容江水茫茫广阔无边。九江:指长江中的九江,即今天的庐山,江西九江。 【赏析】: “浸浸”和“渺渺”都是形容词,用来描绘景色的,分别形容江水的深浅和江水的辽阔。“三楚”是地名,指的是长江中游的一带地区,这里泛指湖北、湖南等地。“白”是指颜色,用来形容江水的颜色,清澈透明,仿佛可以洗涤一切尘垢
峡中酬荆南郑准 山斋西向蜀江濆,四载安居复有群。 风雁势高犹可见,雪猿声苦不堪闻。 新诗写出难胜宝,破衲披行却类云。 每喜溯流宾客说,元瑜刀笔润雄军。 注释: 峡中酬荆南郑准:在峡谷之中酬谢郑准(郑准是荆南节度使),即在三峡中给郑准写诗。 濆:通“峰”,山峰。 复有群:又有一群。 风雁势高犹可见:风中大雁飞得很高,还可以看见。 雪猿声苦不堪闻:雪中的猿叫得声音很响,听不得。 新诗写出难胜宝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村公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归去田园生活的美好祝愿。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绸衣木突此乡尊:绸衣象征着尊贵的身份,木突可能指的是古代官服的一种特征。这句话意味着诗人以尊贵的身份向村公致敬。 2. 白尽须眉眼未昏:这里的“白尽”可能是指年迈,而“须眉”通常指代人的眉毛和胡须,表示村公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和视力依然清晰。 3. 醉舞神筵随鼓笛
诗句释义: 自纪 诸机忘尽未忘诗,似向诗中有所依。 - 诸机忘尽: 指将所有烦恼、杂念都放下,心境宁静。 - 未忘诗: 尽管放下了所有杂念,但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并未放弃。 - 似向诗中有所依: 似乎在诗歌中找到了某种精神寄托和慰藉。 远境等闲支枕觅 空山容易杖藜归。 - 远境: 形容心灵的远大理想或高远境界。 - 支枕觅: 形容夜晚难以入睡,常常在寻找心灵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
【注】: 1. 无愁无累者,偶向市朝游。此句中的“无愁无累者”意指无忧无虑、无所牵挂的人;“偶向市朝游”则形容这些人偶尔到市井中游玩或购物。 2. 此后乘孤艇,依前入乱流。此句中的“孤艇”指单人乘坐的小船;“乱流”则形容水流湍急、方向不定的情况。 3. 高眠歌圣日,下钓坐清秋。此句中的“高眠”指在高高的山岗上安息或休憩;“圣日”可能指晴朗的天空或其他美好的自然景象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 - 长安:指的是当时的首都长安,即唐代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冬欲尽:表示冬天即将结束。 - 遗贤:指未被朝廷重用的或已经去世的贤才。 2. 醉后情浑可,言休理不然。 - 醉后情:指在酒后表达的情感,可能是对友人的不舍或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 言休理:意思是不必争论,无需争辩。 - 浑可:完全可以,毫无障碍地。 - 不然:不是这样
诗句释义 1 长安人扰扰:形容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繁华喧嚣。 2. 独自有闲心:形容诗人独自一人,心境宁静,无欲无求。 3. 海上山中去:形容诗人远离尘嚣,到海上山中修行或隐居。 4. 风前月下吟:形容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如风前、月下,进行诗歌创作。 5. 引猿秋果熟:形容诗人在山林中,看到秋日的果实成熟,引发感慨。 6. 藏鹤晓云深:形容诗人在山林中,看到清晨的云雾深处藏着白鹤,令人陶醉。
【注释】 送人归乡:这首诗是诗人送好友回归故土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多才与命违,末路忆柴扉:表示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在人生末路时,怀念着故乡的简陋住所。 白发何人问,青山一剑归:表示自己已经年老,没有人关心,只有家乡的青山和一把出鞘的剑陪伴。 晴烟独鸟没,野渡乱花飞:表示在晴朗的天空下,独自看着飞鸟消失在烟雾中,野渡上乱花飞舞。 寂寞长亭外,依然空落晖:表示在长亭的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