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
【注释】: 香色。 指梅花。 自向枝头攀得:自己努力向上生长。 一剪罗浮晓春:指梅花,罗浮是地名,位于今广东境内,以产梅著称;晓春,指早晨的梅花。 春晓:春天的早晨。 赏析: 此词上片写梅花。起句写梅花的香气,“香色”,指梅花。接着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顽强地从枝头向上攀援。“东风”三句,写梅花迎着东风在枝头绽放,红艳如霞,鲜艳夺目。下片换头写词人赏梅的感受。首句写梅花的早开,次句说梅花盛开
【注释】 转应曲:即《转应曲》,是唐代教坊大曲之一。 倚石:靠在石头上。 美人图:指美人画,这里泛指画像。 可是相思难遣:可是相思之情难以排遣。 却把绣苔偎暖:却把绣有苔藓的屏风依偎着取暖。 【翻译】 可叹啊我的相思之情难以排遣。可惜呀我寻芳的心依然懒洋洋地不想动。我默默地靠坐在云根旁,只听到佩环声在颤抖。 凝望着远方。凝望着远方。却将绣有苔藓的屏风靠近暖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言情的小诗
转应曲 秋风。秋雨。钗挑银缸无语。黄昏独掩虚帷。 月转西楼未归。归未、归未,门外猧儿惊吠。 注释 秋:指秋天,也指女子的首饰。秋色。 钗(chāi)剔:用簪子在头上别着。 银缸(gāng):铜制的盛油或水的小瓶。泛称照明器具。 虚帷:没有帘子的帐子。 月转西楼:月亮转到西方的楼上去了。月,月亮;西楼,指高楼。 猧(wěi)儿(lǎorī):狗名,一种犬类动物。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
【注释】 转应曲:乐府《杂曲歌辞》旧题。玉河,即银河。天孙,天上的织女,指织女星。黄姑,神话中河神,即黄河。识得愁滋味无:意思是说:知道忧愁的味道吗?无味:没有味。无,语气词,相当于“何”。拥髻:束发为髻(jī)。灯前:指夜晚点着灯。低睡:低声地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思妇之作。诗中写秋夜思妇独守空房,愁绪满怀,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景。首句以“飞过玉河南畔”起兴,写雁南归,而自己却远在他乡
【注释】 转应曲:即《转应曲》。转应,唐教坊曲名。 花下:指花下闲情。 闲听红娘抛打:闲时聆听红娘弹奏琵琶的声音。红娘是古代戏曲中一个著名的女性人物,常在剧中扮演媒婆的角色,以她的机智与美貌而闻名。抛打,指弹奏琵琶时的轻快动作。 一秋逤逻慵弹:意思是说,一年到头都忙于巡逻,懒得弹奏琵琶。逤逻,指巡逻警戒。 百蝶罗衿佩兰:百蝶的罗衣和佩戴着的兰花。罗衣,指用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兰佩
注释: 蛩语。 蟋蟀叫声。蛩,蟋蟀的别名。 梧叶堕阶如雨。 梧桐叶子落在台阶上像下雨一样。 西风昨夜新寒。 西风在昨晚送来了一阵新寒。 不卷绯罗绣帘。 没有卷起红色的丝绸绣花帘。 帘绣。 帘子上的红色刺绣。 帘绣。 帘子上的红色刺绣。 珍重兰猗菊秀。 珍重地爱惜兰和菊花的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时节,诗人在秋风中听到蟋蟀的叫声,感受到秋天的新凉,同时看到美丽的兰花和菊花
【注释】: 白下:指南京。潘郎:潘岳,晋朝美男子。 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 迟:慢。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深居简出、孤独寂寞的贵妇的闺中生活。 上片写其孤寂无聊的生活情态。开头三句写景,以“秋柳”点明时令。柳是多情之物,古人常借柳来抒发离愁别恨之情,如“折柳送别”即为此意;“蛾眉怨否”则暗示了这位贵妇因丈夫不归而怀有幽怨。接着写她的打扮,“吴霜欲下还迟”,吴霜指白露,是初秋的物候
【注释】 转应曲:一种词牌名。转应体,即词中上下阕首二句或首三句,互相对仗,而意义相承的体裁。此诗用转应体形式,上下片首两句对仗,但意义不相连属。今:现在。仲秋十七:农历九月初一,即中秋佳节。扇头有女乘鸾:指画在扇上的仙女形象。扇头:扇柄上。女乘鸾:指仙女乘坐鸾凤等祥云。天上常仪镜圆:指仙女的容貌美丽如天仙一般。常仪:经常的仪表仪态,这里指美貌。天上常仪,指天上的美女。圆镜:圆形的镜子。圆镜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来暮”起笔,直抒胸臆,点明自己与友人的离愁别绪。“日上高楼凝伫”,写自己登楼远眺,目送行人远去的情景。“楼前烟雨萋迷”,写离别时所见之景:杨柳依依,烟雾迷蒙,春意盎然。而“杨柳千条向西”,是说友人西去的行程。“西向”,即指西方。“长记渭城低唱”,“长记”就是常常想起的意思,“渭城低唱”指的是当年送行者在渭城边为友人送行时的歌声,这歌声一直萦绕在作者耳旁,难以忘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转应曲”,词牌名。此调为《花间集》所载,双调五十四字,前片四句两仄韵,后片三句两仄韵。 上阕: 芳草,芳草。瓜字韶年最小。窄衣初试秋千。 注释: “芳草,芳草。”点明时节为春天,芳草萋萋。“瓜字韶年”指少女,意即“小女子”。这是写少妇在闺中怀念丈夫。 “窄衣初试秋千”,是说少妇在春天里,穿着一件紧身的小衣服,第一次试做秋千。 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