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巢
秋思 寒蛩鸣不定,郭外水云幽。 南浦雁来日,北窗人卧秋。 病身多在远,生计少于愁。 薄暮西风急,清砧响未休。 注释: 寒蛩:秋天里叫唤不停的蟋蟀。 郭外:城郭之外,指郊外。 水云:水面上飘浮的云。 南浦:南方水边。 北窗:北方的窗户,这里指室内的窗户。 病身:有病的身体。 多:常常、经常。 生计:谋生的手段或方式。 薄暮西风急:傍晚时分,西风吹得很急。 清砧:清亮的砧声
【注释】 送袁肇归山阴:这是一首写景送别的诗,是送别诗中的名篇。作者以“南渡”起兴,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论文意有违:论文意为有所争论。 寒雨洒行衣:在冷雨中淋湿衣服。 南渡久谁语:指长时间在南方渡过,没有可谈之事。 后吟今独归:指今天吟咏之后,只有你一个人归来。 河帆因树落:因树而落下的船帆。 沙鸟背潮飞:指沙滩上飞过的鸟儿。 云门侣:指云门寺里的僧人。 【赏析】
【注释】 和姚郎中题凝公院:即“和凝公题凝公院”之简称。凝,姓。姚郎中,指唐姚合(约755—836)字元之,号石台子,武功(今属陕西)人。官至宰相,与宋祁齐名,世称姚、宋。其诗多写个人遭际及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雅闲淡。 凝公:即凝远禅师,唐代高僧。 后房寒竹连:意谓后房有竹林,竹色苍翠。后房,指僧房。 片衲何山至,空堂几夜禅:意谓僧人身穿破衣,像何山的和尚一样穷困;僧房空旷如空堂
《赠丘先生》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为酬答友人所作,全诗以“云泉”起兴,写与丘先生同坐闲谈的情事,以及在山中访僧和游寺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 1. 云泉心不爽:云泉指的是泉水,云泉之心即指内心没有杂念。 2. 垂日坐柴关:坐在柴门前,等待夕阳西下。 3. 砚取檐前雨:用雨水洗砚台。 4. 图开异国山:描绘一幅外国山峰的景象。 5. 原僧招过宿:邀请和尚留宿。 6
《送韦弇》 挂席曙钟初,家山半在吴。 橹声过远寺,江色润秋芜。 陂鹤巢城木,边鸿宿岸芦。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注释 1. 挂席:指离开船只上岸,准备登舟。 2. 曙钟:拂晓的钟声响起的时刻。 3. 家山:指诗人的故乡或家乡。 4. 半在吴:一半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南部,另一半在今天的浙江省北部。 5. 橹声:船桨划动的声音。 6. 秋芜:秋季的水草。 7. 陂:水塘或池塘。 8. 边鸿
诗句释义 1 南京路悄然 - 南京路:指通往南京的大道,暗示道路静谧、人迹罕至的景象。 2. 欹石漱流泉 - 欹石:倾斜的石头,可能是指溪边的石头。漱流泉:轻轻拍打着流水的声音,形容溪水的流淌。 3. 远寺寒云外 - 远寺:远处的寺庙,可能位于视线之外。寒云外:在寒冷的云层之外,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4. 扬帆暑雨前 - 扬帆:扬起船帆准备启航。暑雨前:炎热的夏天之前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竹锡与袈裟:这里的“竹锡”可能指的是僧人携带用于禅修的木制或竹制法器,而“袈裟”是佛教徒所穿的衣物。 2. 灵山笑暗霞:灵山通常是指佛教中的圣地,而“笑暗霞”可能形容山峦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3. 泉痕生净藓:泉水的痕迹在干净的苔藓上显现出来,形象地描述了泉水清澈透明,与自然融为一体。 4. 烧力落寒花:这里的“烧力”可能是指燃烧木材取暖
送琇上人 - 注释: 1. 古殿焚香外:在古老的寺庙里,香火袅袅升起。 2. 清羸坐石棱:瘦弱的身影坐在岩石的棱角上。 3. 茶烟开瓦雪:茶烟缭绕着瓦片,仿佛是雪花飘落。 4. 鹤迹上潭冰:鹤的痕迹出现在潭水中,仿佛是冰面下的倒影。 5. 孤磬侵云动:孤零零的磬声穿透云层,引起阵阵风声。 6. 灵山隔水登:灵山隔着水面,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7. 白云归意远:白云带着归家的意向,飞向远方
【诗句释义】 送僧归富春:这是一首送别僧人归隐富春的诗。 忆过僧禅处:回忆起过去和尚修行的地方。 遥山抱竹门:远处的山峦环抱着一座竹林,这就是和尚修行的地方。 古房关藓色:古老的房屋布满了青苔,显得古老而神秘。 秋径扫潮痕:秋天的小路被雨水冲刷干净,留下了潮汐的痕迹。 石净闻泉落:清冷的石头上能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 沙寒见鹤翻:寒冷的沙地上能看到飞翔的白鹤。 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诗句释义】 第一句“一化西风外,禅流稍稍分”,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图景,西风吹动树叶摇曳,仿佛是禅宗思想的流动和变化。 第二句“买碑行暮雨,斫石葬寒云”,描述了一位僧人在风雨中行走,寻找购买墓碑的地方,以及他砍伐石头准备埋葬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第三句“静户关松色,荒斋聚鸟群”,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荒凉,门前长满了松树,而荒废的房间里聚集着各种鸟类。 第四句“朗吟声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