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陈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至人处斯世,忌为人所知。 - 注释与赏析: 至人指的是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人。这里的“处斯世”表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诗中通过表达“忌为人所知”,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人所知或关注,追求心灵的宁静。 2. 十浆五先馈,列子惊且疑。 - 注释与赏析: “十浆五先馈”指的是用十种酒和五种食品来招待别人。“列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代称
诗句 1. 少年学剑术,英风闻九州。 - 注释:年轻时就学习剑术,其英武之气闻名于整个国家。 2. 慷慨出门去,辞家将远游。 - 注释:怀着豪情壮志走出家门,准备远行游历。 3. 远游欲何之,炎荒为我仇。 - 注释:远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对抗炎热的荒原,成为那里的仇敌。 4. 昨闻遣飞将,召募何时休。 - 注释:之前听闻有将军被派遣出去,征兵何时能停止? 5. 国威有不扬,无乃壮士羞。 -
逐句释义 1. 偶遣丘中步,来眺江上阁:偶尔被派遣到山中行走,来到江上的阁楼。 - 遣丘中步:被派遣到山中行走。 - 来眺江上阁:来到江上的阁楼。 2. 树里吕王城,草边邾子郭:在树木丛生的里面是吕王城,草丛旁边是邾子国的城墙。 - 树里:树木丛生的地方。 - 吕王城:指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古代的城堡或城市。 - 草边:草丛旁边。 - 邾子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这里指的是那个国家的城市或城堡。
【诗句解释】 1. 忽忽行欲暮,遑遑复何之。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心情不自在的样子。 - “行欲暮”表示天色已晚,行走的途中。 - “遑遑”是形容匆忙,心神不定的样子。 - “复何之”意指又要去哪里。 - 整句表达了诗人因时光流逝而感到焦虑不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2. 征马立踟蹰,远道安可期。 - “征马”是指出征时的马匹,这里比喻诗人自己。 -
译文: 雄才大略的英才,气势盖世无匹。 为了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赴汤蹈火。 左手执乌号剑,右手擎龙泉剑。 临敌一呼,敌军纷纷败走。 声势如雷动地,敌军壁垒全崩。 敌军首领头破血流,天吴蛰居深渊。 西北边陲尘埃落定,东南蛮烟被扫荡。 朝廷并不贪图高官厚禄,只求威名永驻人间。 我长揖告别故居,功高震主何足言哉。 注释: - 猗与雄杰士:意为“杰出的英雄志士”。 - 猛气盖八埏
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疑似不可涉,李下与瓜田。 - “疑似不可涉”指的是怀疑或不确定的情况。 - “李下与瓜田”通常用于形容容易引发误解或误会的地方。 - 关键词:疑、涉、李下、瓜田 2. 母言出妇口,虽当未为贤。 - “母言出妇口”意味着母亲的话语会被妇女所重复和传播。 - “虽当未为贤”表示即使正确,也不足以被认为是优秀的。 - 关键词:母、妇、言、贤 3. 周公功信伟
【注释】 1. 蜉蝣(fú yóu):一种昆虫,体小而色黑,生活在水中。夕:傍晚,这里指人生短促。 2. 楚楚(chǔ chǔ):形容衣裳整洁华美的样子。矜(jīn)衣裳:自夸衣着。 3. 尘雾:比喻人生如梦烟云。睹兹立傍徨:见到这些景象,就站在那里徘徊、彷徨。 4. 世事沓而至(tà zhì ér qù):世间的事情纷至沓来。沓至:多而且快地到来。 5. 心力苦不遑(huáng)
【注释】: 遣兴三首: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诗,写诗人在闲居中对国家战事的关注。 高宗:指唐高宗李治。高宗于武后称帝前曾与武则天结婚,后因反对武后改政而被杀。 伐鬼方:征伐北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徐方:今安徽境内。徐是古国名,汉初分置,东汉时曾一度成为割据势力。 允:信,确实。 王猷塞:王充为梁州刺使时,曾收复被吐蕃侵占的西川。 耀武:指显示武功、炫耀武力。 修文:谓修明文化。 收效:收效显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怀三十四首 其二十一》。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条释义: 1. 处世怅悠悠,结交诚草草:在这个世界上我常常感到孤独与迷茫,与人交往也显得随意而草率。 2. 舳舻济重渊,玑衡测穹昊:船只驶过深不见底的水域,用玑衡测量无边无际的天空。 3. 人心怀崄巇,对面施倾倒:人们心中充满了猜忌和阴谋,当面就对我进行攻击或诋毁。 4. 庄惠亦有疑,张陈终莫保
译文: 愚公并非愚蠢,智者并不高明。 献疑亲眼看到真相却反而发怒,赞诡言辞疏离却被视为美德。 大人考虑的是国家的未来和利益,而普通人只关注眼前的事务。 通达与愚昧很少能完全一致,对得失的取舍很难轻易判断。 注释: 1. 愚公亦非昧(wū gōng yī fēi mèi):愚公不是没有智慧。 2. 智叟未为得(zhì sǒu wèi wéi dé):智者也不是没有失算。 3. 献疑亲反嗔(sh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