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雄杰士,猛气盖八埏。
出身赴国难,受命不遑安。
左臂引乌号,右手提龙泉。
临敌试一呼,万夫却走还。
先声四海沸,壁垒俱破残。
旄头化石陨,天吴蛰重渊。
西北净边尘,东南荡蛮烟。
茅土非所希,贵使威灵全。
长揖返故庐,功高何足言。

译文:

雄才大略的英才,气势盖世无匹。
为了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赴汤蹈火。
左手执乌号剑,右手擎龙泉剑。
临敌一呼,敌军纷纷败走。
声势如雷动地,敌军壁垒全崩。
敌军首领头破血流,天吴蛰居深渊。
西北边陲尘埃落定,东南蛮烟被扫荡。
朝廷并不贪图高官厚禄,只求威名永驻人间。
我长揖告别故居,功高震主何足言哉。

注释:

  • 猗与雄杰士:意为“杰出的英雄志士”。
  • 猛气盖八埏:意为“气势如同八方的大地一样无边无际”。
  • 出身赴国难:意指为国出力,面对国家的危难而奋不顾身。
  • 受命不遑安:意为“接受使命后便无暇顾及个人安危”。
  • 左臂引乌号,右手提龙泉:形容手持利剑,勇猛果敢。
  • 临敌试一呼:意指在危急关头,勇敢地发出号召,激励士气。
  • 先声四海沸:意指先声夺人,使得敌人为之震动。
  • 壁垒俱破残:意指敌人的阵营崩溃,防线被彻底摧毁。
  • 旄头化石陨:意为“敌军首领的头骨碎裂”,暗喻敌人战败。
  • 天吴蛰重渊:意指深藏不露的天吴(神话中的水神)蛰伏于深渊,形容敌人隐匿不出。
  • 西北净边尘:意指西北边境的尘埃被打扫干净,暗示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
  • 东南荡蛮烟:意指东南地区也被扫荡,消除了叛乱之烟。
  • 茅土非所希:意指不要高官厚禄,只是希望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 贵使威灵全:意为“尊贵的使者能保全威严和神灵”。
  • 长揖返故庐:意指长揖告别家乡的小屋,表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功高何足言:意为“功绩再高也不值得夸耀”,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谦逊自守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他晚年的心境和抱负。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英勇无畏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出力的崇高理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勇武的形象,展现了他为国家安危挺身而出的决心和勇气。接下来的六句则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都挥舞着宝剑,勇敢地向敌人挑战,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和果断决策。

诗的后半部分则是对战争胜利的描写,诗人通过“先声四海沸”等词句,传达了战场上的威压和震撼,使得敌人闻风丧胆。接着又通过“西北净边尘”等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胜利成果。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己功绩的谦逊自持。这种心态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又展示了其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