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俊
我们来看这首诗《玉蝴蝶·七月望泛舟西湖》(壬午): 玉蝴蝶 七月望泛舟西湖(壬午) 最喜今年今夕,晚风初起,花浪惊秋。 顷刻月轮高碾,尽卷帘钩。 拨银筝、东坡陌上,开玉镜、西子妆楼。 胜春游。 满船红蜡,侧耳清讴。 中流。 春雷进发,空花催放,倒影三洲。 不是中元,却疑灯市簇星球。 暗香生、舟移芰浦,清照满、月挂山头。 好归休。 断桥疏雨,打散温柔。 接下来逐句解释诗句: -
【注释】 1. 壬午:作者自序,“壬午”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2. 闺绪:指闺中女子的情思。 3. 放却春归,留将燕住:春天要走了,把燕子留住。 4. 帘栊(lóng)锁得深深:用重帘把门紧紧锁起来。 5. 为问伊家:为什么? 6. 过二更:过了二更天。 7. 谱了相思的样子:写下了相思之情。 8. 莫待雨淋铃:不要等到秋夜听雨淋着玉佩的声音。 9. 桃源忆故人:怀念桃花盛开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此诗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借赤壁之战,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功业成毁、生死穷通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功业功名的渴望和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悲凉。 词的上片“是年壬戌,记老苏秋兴,江山风物”,写词人重游赤壁时所见到的情景。壬戌为公元1082年。词中“老苏”即苏轼,字子瞻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水调歌头 次坡公中秋韵(壬午) - 注释: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词牌名,此处指这首词。“壬午”是宋神宗的年号,这里指创作此词的时间。 - 译文与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月亮、云朵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2. 云气敛何处,万里郁蓝天。 - 注释: 描述天空的景象,云彩渐渐散去,留下广阔的蓝天。 -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赠王守》。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满江红 拜鄂王祠,追和王韵(壬午) 注释: - 刘岳张韩:指南宋名将刘锜(字岳)、张俊、韩世忠。三人都是抗金名将,合称“刘张韩”。 - 英风不歇:英勇的精神永不衰败。 - 收拾去、忠魂秋草:意为英雄的魂魄化作了秋草,永存人间。 - 骨肉回头惊露电:比喻家族成员在关键时刻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 - 娇娃弹指沉星月
【注释】 1. 望海潮:又名《钱塘怀古》,是宋代词人柳永所写的一首描写杭州风景的词。 2.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处,自古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3. 秋老:指秋天到来。 4. 洪波:巨大的波浪。 5. 排开:形容波涛汹涌,如山岳般巨大。 6. 雷怒雪喷:形容雷声震耳欲聋,雪花飞扬的景象。 7. 三岛:指钱塘江口附近的三个小岛,分别是孤山、小瀛洲和大瀛洲。 8. 银台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念奴娇》的别名。 雪堂间步:在雪堂中散步。 正露寒霜降:正当露水凝结,寒霜降落之时。 兴怀时物:即“兴怀于物”。兴起情怀于物象。 有酒无殽谋及妇:有酒却缺少下酒菜来招待妻子。 重复追寻赤壁:多次去追寻赤壁。 月小山高,断崖千尺,乱石堆成雪。几何光景,竟非前度英杰:月亮虽小而高,悬崖上万丈峭壁,巨石像雪一样堆砌在一起。有多少年光景了,竟然不是当年的英雄豪杰了。
翻译: 深深的闺房,空无一人,我沉默地坐着,就像夫人一样。 不知春天到了多久,那管它弦乐多么急促。 才到社日,燕子就飞来了,和我好像认识。 还怕雕梁上积满了尘埃, 为了装饰新窝,我要一起摘下花瓣。 我厌倦在花房里小睡,最苦的是银灯吹灭了我。 起来尝试勾勒浅淡的眉黛,比青山翠色要更美。 人已经不见了,只有佳梦才能落下。 注释: 1. 深坐空闺: 坐在空荡荡的家中的闺房中。 2. 缄口夫人如息: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壬午秋别弟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无限不平事,醉眼觑吴钩。(注释:心中充满了不平之事,醉眼朦胧地看着吴钩。) 2. 世上升沉离会,东海一浮沤。(注释:世间的升沉离合,像东海上的泡沫一样短暂。) 3. 聊尔擎杯按拍,梦想草茵花径,莺燕语啾啾。(注释:暂且举起酒杯轻轻拍击,梦想着在草地上漫步,听鸟语啁啾。) 4. 愿得知音者
水龙吟·次坡公杨花韵(壬午) 注释: 莺儿啼老枝头,卷帘无数春光坠。水边风色,槛边云影,长怀短思。好似郎踪,犹疑妾梦。重门深闭。惜芳菲抛掷,韶华撒漫,奈幽病、扶难起。 不是霜花乱舞,倩谁将、软绵缝缀。马嵬坡下,佛堂西畔,轻将魂碎。那比楼东,一株梅萼,瘦临寒水。更有人、唱道江南落尽,暗弹清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诗人以莺儿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莺儿在老枝头上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