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今年今夕,晚风初起,花浪惊秋。
顷刻月轮高碾,尽卷帘钩。
拨银筝、东坡陌上,开玉镜、西子妆楼。
胜春游。
满船红蜡,侧耳清讴。
中流。
春雷进发,空花催放,倒影三洲。
不是中元,却疑灯市簇星球。
暗香生、舟移芰浦,清照满、月挂山头。
好归休。
断桥疏雨,打散温柔。

我们来看这首诗《玉蝴蝶·七月望泛舟西湖》(壬午):

玉蝴蝶
七月望泛舟西湖(壬午)
最喜今年今夕,晚风初起,花浪惊秋。
顷刻月轮高碾,尽卷帘钩。
拨银筝、东坡陌上,开玉镜、西子妆楼。
胜春游。
满船红蜡,侧耳清讴。
中流。
春雷进发,空花催放,倒影三洲。
不是中元,却疑灯市簇星球。
暗香生、舟移芰浦,清照满、月挂山头。
好归休。
断桥疏雨,打散温柔。

接下来逐句解释诗句:

  • “最喜今年今夕”:最开心的是今年的这个夜晚。
  • “晚风初起,花浪惊秋”:晚上的微风刚刚吹起来,花浪让人感到秋天的气息。
  • “顷刻月轮高碾,尽卷帘钩”:转眼间月亮就高高升起了,所有的帘钩都被卷起来了。
  • “拨银筝、东坡陌上,开玉镜、西子妆楼”:弹奏着银色的筝,漫步在东坡的街道上,开启了像西施那样的妆容。
  • “胜春游”:这是一次胜过春天的游赏。
  • “满船红蜡,侧耳清讴”:船上点着红色的蜡烛,听着清脆的歌声。
  • “中流”:到了河的中心。
  • “春雷进发,空花催放,倒影三洲”:春天的雷声正在响起,花朵在空中盛开,反射出倒影。
  • “不是中元,却疑灯市簇星球”:虽然不是中元节,但灯火如星般聚集。
  • “暗香生、舟移芰浦,清照满、月挂山头”:随着船儿移动到菱角湖,明月挂在山顶上。
  • “好归休”:好了,该回去了。
  • “断桥疏雨,打散温柔”:在断桥下,细雨轻轻打散了这份温柔。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壬午年的七月望日(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节那天泛舟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七夕之夜西湖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个节日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晚风初起、花浪惊秋的景象感到惊喜。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月轮高悬、帘钩被卷的场景,以及在东坡陌上弹奏银筝,开启如同西施一样的妆容。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这次游赏活动的热爱和投入。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湖上的游赏氛围。诗人用“胜春游”来形容这次的游赏活动胜过了春天本身。接着,诗人详细描写了游赏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如满船的红烛、耳边的清歌等,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

中间四句转入描写游赏的高潮部分。诗人提到了“中流”、“春雷”、“空花”等意象,展现了湖面上的壮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这种美丽景色的惊喜和震撼。

结尾四句则转向了游赏结束后的感受。尽管不是传统的中元节,但这里的灯火如星般聚集,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诗人还提到了“暗香生”和“清照满”等意象,这些都暗示了月光下的西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最后一句“好归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赏活动的满足和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七夕之夜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