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鬓丝禅板,东风又起,吹到闲情。
谁遣枇杷花下,蓦遇卿卿。
绿水晓、满眶娇泻,垂杨软、一捻身轻。
斗倾城。
金九绿帻,分外盈盈。
回程。
兰舟同上,如规月白,似簟波平。
羞晕微红,半腮香玉脸潮生。
燕声松、解调闽语,莺喉脆、宛弄秦筝。
酒微酲。
小楼今夜,春梦难成。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一次山游席上书所见而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篇以“醉”字为主脉,表现了主人公的闲适、潇洒、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上片起首三句,写自己的发鬓已白,十年来禅心不动。这既是说自己,也是说那些佛门中人,他们终日参禅打坐,诵经念佛,却不曾见什么成效,白白消磨了时光。“东风又起”,即春天来了。“吹到闲情”,是说春风又吹到了自己的心头,勾起了久已压抑不住的情感,于是“闲情”便如春风般地吹拂起来。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中有“春光明媚,东风荡漾”之语(见《玉台新咏·古辞笺注》)。这里化用其意,既写景又写情,同时点出自己闲情逸志的特点。

“谁遣枇杷花下,蓦遇卿卿。”这是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描写。枇杷花盛开,清香扑鼻,但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自己却无心欣赏,只是匆匆而过,因为忽然遇见了心爱的人儿。“蓦”字用得极妙。

“绿水晓、满眶娇泻,垂杨软、一捻身轻。”这是对自己外貌的描写。绿水映着朝阳,照得自己面颊通红,如同刚从水中捧出的鲜嫩桃花;垂杨柳枝柔细纤长,微风吹过,使人感到身轻如燕。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杨柳以人格化的特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斗倾城”,指美人出众,美得惊人。这里用典。《南史·江夏文献王传》:“尝与何逊共登冶城,叹曰:‘冶城佳丽,一顾倾人!’”

“金九绿帻,分外盈盈。”这是对自己服饰的描写。九月天高气爽,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自己头上戴着金色的帽子,显得格外鲜艳可爱。

“回程。”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兰舟同上,如规月白,似簟波平。”这是对自己乘船的情景的描写。“兰舟”即画船,泛指船上的装饰物。“规”是一种圆而方的古代铜器,这里借指月亮。“簟”是一种竹制的床席,这里指船。此言自己坐在船上,看着天空中的月亮圆圆的像一只规一样,水面平静得像一块竹席一样。

“羞晕微红,半腮香玉脸潮生。”“羞晕”指酒后脸红的样子。“半腮香玉脸潮生”,是指女子酒后脸颊泛出红晕,脸上泛起微微的潮红,显得妩媚可爱。

“燕声松、解调闽语,莺喉脆、宛弄秦筝。”这是说自己听到燕语和松涛声,知道春天来了,心中十分欣喜。又听黄莺鸣叫,仿佛在弹奏秦筝。“燕”、“莺”分别指燕子和黄鹂。“闽语”、“秦筝”分别指福建话和秦乐。这里的“燕声”、“莺语”和“莺喉”都是比喻,指男女间的欢歌笑语。“宛”是曲调的意思。此言自己听到燕子和黄鹂的啼叫声,知道春天来了,心情十分舒畅;又听到了男女之间的欢歌笑语,觉得非常惬意。

下片写景,抒发感慨:

“酒微酲。”言自己饮酒过量,有点醉意。“小楼今夜,春梦难成。”这是说自己在小楼里饮酒作乐,但春夜的梦却难以做成。言自己虽然沉醉不醒,但却无法入睡,只好在月光下徘徊。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诗名,在江湖诗人中别树一帜。辛派词人重要代表词风沉雄豪放又不乏婉约清丽之作。亦能文。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