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祺
南乡子·带甲满京华 南乡子,词牌名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由后蜀欧阳炯始增为双调。此词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共四平韵。 【释义】: 1. 南乡子·落日孤城闭暮鸦。 译文: 在落日余晖中,一座孤城被暮鸦包围着,城门紧闭,仿佛与世隔绝。 注释:落日孤城,指夕阳下的古城,显得更加寂静、荒凉;闭暮鸦,形容城门紧闭,乌鸦栖息于城墙之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抒情诗。下面是对每一句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朱藤花发乳莺飞,草满前湖人未归。” - 朱藤花发:指的是红色的藤萝(一种植物)上开满了花。这里的“朱”可能指鲜艳的颜色,而“藤花”则是指藤蔓上的花朵。 - 乳莺:指的是刚学飞的黄莺。乳莺即刚孵化不久的雏鸟,颜色较浅。 - 草满前湖人未归:描述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草从水面上长出来填满了前面的湖面,但人却没有回来。
【注释】 壬午:南宋高宗绍兴七年,金人入侵,作者时在临安。 水国:水乡。迷离:模糊、不清晰。 芳草遥天人去后,碧云满地雁来时。秋信竟差池。 芳草:泛指花草,这里泛指草木。遥天:天空。人:指行人、旅者。去后:走了之后。 碧云:青色的云。满地:遍布地面。雁来时:大雁南飞的时候。 秋信:秋天的信息,这里指秋天的消息、消息。竟:竟然、到底。差池:错乱、混乱。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常被比作有决心报仇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一般用消极的感情基调。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滦水”二句:“滦水”,即今河北滦河
这首诗的译文是: 凛冽的岁云暮色降临,四季交替在不断推移中。 鸿雁背对北风高飞,发出凄厉的鸣叫声,声音多么悲哀。 我拄着拐杖从西边出发,穿越东城的河岸。 城楼上高大巍峨,楼阁和云朵一样高耸入天。 城中居住着很多富贵之人,他们的车马装饰华丽纷披。 冠盖云集,缨緌相连,人们的身份随着地位变化而变化。 他们来来往往奔驰突进,道旁狭窄且危险。 握住我的手,我们成为朋友,我们的毛发寄托于相互了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生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储”“羽”“辰”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 郁郁储群烟。远风振天羽,征雁皆南还。一岸隔遥水,入路临溪田。朝发甘罗城,夕驻清河湾。偃息秣良马,束书悬双鞍。爱此严霜辰,高帽发连卷。轮蹄动不息,佳兴引胜缘
送友 昔日友情如日久,今朝友谊重饮食。 杖策四海无归路,手中满把无人识。 今人争与昔人同,殷勤淡漠在心中。 仿佛万里如对面,一时努力千秋通。 世间碌碌生又死,富贵贫贱皆偶尔。 苏门清啸转眼空,你我仍在此等候。 译文: 送别朋友时,回忆起过去我们之间的友情如同太阳一般长久。然而现在,我们的朋友关系变得更加重视饮食和日常的交往。虽然我四处游历,但心中依然思念着你。手中的蘅草香气扑鼻
满江红 渔秋感怀(壬午) 遁渚渔师,家口住、芙蓉汀畔。 商飙起、怪鸟冲沙,鳄鱼攻簖。 蓑笠不惊人自远,风波如许秋将澹。 棹归来、逆浪打船头,推篷看。 日月变,江湖暗。 网罟换,鱼虾乱。 叹鬓毛如许,西风吹断。 辛苦一生尘土外,飘零千里山河半。 望海南、如髻涌潮云,无人见。 注释: 1. 遁渚渔师:隐居在小洲上的渔夫 2. 家口住:居住的地方 3. 芙蓉汀畔:芙蓉花盛开的河岸旁,即芙蓉洲 4.
渔家傲 遁渚即事(壬午) 隔得芙蓉烟几许。 平桥小荡通凫渚。 飞过冥冥双属玉。 歌声住。 船头转过前山去。 曲曲渔村连碧屿。 白鲦吹浪邻溪雨。 有分年光秋一树。 伤心处。 残阳压水无人语。 译文: 隔着水面的芙蓉已经飘散了多远。 在平桥上划着小船可以通达凫渚。 飞过那茫茫的水天,好像有双玉鸟相随。 歌声停歇在何处?船头绕过山前驶去。 曲折的渔船连接着碧绿的洲岛。 白色的鲦鱼在波浪中吹动着微雨。
注释: 浪淘沙 荷花(壬午) 蝉曳小回廊。十里花香。天然鬟髻坐沧浪。 道是洛妃乘雾至,烟水微茫。斜日下江乡。 悄悄年光。采菱歌起怨沙棠。消受西风吹几阵,霜打池塘。 赏析: 《浪淘沙·蝉曳小回廊》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此词上片写洛神乘着轻雾来到荷塘边,她坐在荷叶上像天然形成的鬟髻一样,静静地看着远方;下片写洛神在夕阳西下时采莲,歌声悠扬,被西风一阵阵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