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腾
诗句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译文一: 昨夜繁星闪烁,今夜轻抚微风,我在那画楼的西侧,在桂花飘香的庭院中。 注释一: 昨夜,天空中的星星依然明亮闪烁,而今日的夜空却变得异常宁静,只有轻柔的微风吹过。 赏析一: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与自然景观的亲密接触和心灵上的触动。诗人通过对比“昨夜”与“今夜”的景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出自明代李梦阳的《咏雪》,全文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逢的机会很难得啊,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未收,百花凋零即将结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燃尽时火苗才会消失。 天还没有亮就照镜子担心头发变白,由于长时期熬夜所以感到月光格外寒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通过修炼内功,达到身心和谐、超脱尘世的境界。 却病(yǐ biàn): 消除疾病。 昔岁遇异人,嘻笑谈却病;不必觅医药,不必劳祭禜。(不必寻药求医,不必劳累祭祀。) 外身而身存,此方用不竟;夜睡先睡心,百念昼清净。(身体外在无病,内里自然健康。夜晚安眠时,心思也变得平和,白天的杂念也随之消失。) 心睡梦不惊,念净物何竞;水既能胜火,遂脱阴阳阱。(心境平静如水
【注释】 1. 古树二:诗题。 2. 移借:借用。岛中:即“海中”,指海上。 3. 跨城:越过城墙。以为梯,指建桥作桥墩。撤屋以为路,指筑墙为路基。 4. 若道家:如果把家当在岛中。道:道路。非家:不是家。岂忍务:怎忍心经营。 5. 弹丸地:像弹丸一样小的地方。颠危:危危,岌岌可危。旦暮:早晨和晚上。 6. 群燕雀:比喻燕子、麻雀等小鸟。安相哺(bǔ):安然地相互喂养。 7. 突决:突然崩塌
盆松 吾儿学种松,不取长大干; 植之以盆缶,列之于几案。 手拟才如指,尺量尚歉半; 只此眇小姿,堪作希奇玩。 枝低不畏风,本固不忧旱; 触目翠且苍,会心幽而粲。 昨见移松者,百夫挥雨汗; 高株培厚土,朝夕勤溉灌。 惟恐根柢枯,况望凌霄汉; 用意殊勿忙,安在游泮奂。 儿趣较为优,老夫自赞叹。 译文: 吾儿学习种植松树,不追求它长得高大挺拔。 他把松树栽在盆里,摆放在书桌旁。 他模仿着手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的原文如下: 送曾则通扶榇归江右 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 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 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炼; 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 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 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 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 况有佳题目,救民息争战。 天地喑无声,是非任颠眩; 游子孤所望,决计归乡县。 吾师忠义骨,一纪羁浅竁; 于今遂首邱,远道将裧輤。 远道风景殊
古树其一 古树不计春,其中应有神; 傲兀立道傍,岂解媚富人。 富人侈游观,精舍结构新; 不重嘉宾集,惟羞花木贫。 于花爱美丽,于木爱轮囷; 古树遭物色,那能安其身。 百锸一时举,根柢离岸垠; 树神俄震怒,役夫压不呻。 二命易一树,道路悲且嗔; 移树人精舍,主人动笑颦。 植之轩墀前,诧获琼琪珍; 哀乐与人殊,天道岂泯泯! 译文: 古老的树木不在乎春天的到来,它们自有神灵守护。 它们矗立在道旁
译文: 去冬已立春,共喜春来早; 今春寒过冬,却疑冬未老。 寒风凄且烈,渔舟多翻倒; 不雨空阴晦,秜麦垂枯槁。 天意欲何如,恻恻伤怀抱! 注释: 1. 去冬已立春:去年冬天已经过了,现在是立春时节,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 2. 共喜春来早:大家都很高兴春天来得早。 3. 今春寒过冬:今年的春天比冬天还要冷,让人怀疑冬天还没有结束。 4. 寒风凄且烈:寒冷的风既凄厉又猛烈。 5. 渔舟多翻倒
这首诗是颜真卿的《感遇十二首》,这是一组感慨人生和时世的诗。 第一句“颜渊食埃墨,子贡望见之”,意思是说,颜渊(孔子的学生)吃着微尘,而他的弟子子贡却看到了。这两句是对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赞美。 第二句“岂非仁廉士,而以窃食疑”,是说难道不是一位仁慈廉洁的人吗?为什么还会因为偷吃一点东西就怀疑他呢?这是在批评那些不道德的行为。 第三句“同在大圣门,诖误犹若斯”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汉高祖刘邦、吕后、萧何三人为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 首句“居无宿粮出无马,久安义命伏草野”,描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境和艰辛。他们没有粮食,没有马,只能在野外度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以及底层人民的无奈和困苦。 次句“鼎沸乾坤未廓清,岂有短长争难舍”,揭示了当时社会混乱不堪的局面。各种势力纷争不休,无法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