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腾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汉高祖刘邦、吕后、萧何三人为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 首句“居无宿粮出无马,久安义命伏草野”,描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境和艰辛。他们没有粮食,没有马,只能在野外度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以及底层人民的无奈和困苦。 次句“鼎沸乾坤未廓清,岂有短长争难舍”,揭示了当时社会混乱不堪的局面。各种势力纷争不休,无法统一
【注释】 嗟:感叹。村民:指农民。瘠:贫瘠,土地贫瘠。强半在农圃: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在农田里劳作。连阡:纵横交错。地宜:根据地理环境适宜种植。甘蔗:一种植物。黍稌:指粮食,这里指稻谷。 旱魃:传说中的旱灾之神。狠:猛烈。徂(cú)冬:整个冬季。暵(huò):干旱、无雨。抱瓮:用陶罐装水。争灌畦:争夺灌溉田地。蔗:甘蔗。文:通“纹”,这里指价格。家家:每家,每户。喜色:喜悦的神色。眉宇
【译文】 桀犬惯于吠尧,于尧有什么伤害; 倘若不吠尧,于桀有什么补偿; 既饱桀的豢养,应知桀的内心; 桀威日炽,犬吠日扬。 桀竟南巢去,犬亦丧家亡; 不再像豹子,只觉胆怯像獐。 四顾乞人怜,摇尾在道傍。 叮咛世上犬,勿效主人狂! 【赏析】 本诗是一首讽刺诗,以狗自喻,对统治者进行鞭挞和讽刺。全诗共八句,分为三组。第一组写狗向尧吠,对尧无害处,如果狗不吠尧,对桀也没有好处。第二组写狗吃饱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发冢复发冢,无数白骨委荒茸。” 释义:挖掘古墓,发现更多的尸体。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在古墓中发现了更多的骸骨,暗示了古墓的主人可能不止一位。 第二句:“高堂大厦密于鳞,更夺鬼区架柱栱。” 释义:古墓中的建筑豪华得如同鳞片覆盖,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竟然能从古墓中支撑起整个结构。 注释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首先看第1句: ``` 读书万卷必读律,此语偶自坡公出; ```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读书万卷,但必须阅读律诗和绝句。这个观点偶尔是从苏轼(苏东坡)那里提出的。 然后是第2句: ``` 其实二者匪殊观,治心救世理则一。 ```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陈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双眼欲穿乱未平,忽话别离转心惊; 岂无王粲登楼赋,谁有郑庄置驿情! 辙鱼望水只升斗,待激西江总不成; 我亦萧然多一身,肘见踵决甑生尘。 平时不减壮士色,此日送君始恨贫。 逃贫非难富亦易,美酒肥肉应能致。 虽饥未肯食嗟来,仍留瘦骨待君至。 诗句解读: 1. 双眼欲穿乱未平,忽话别离转心惊; 2. 岂无王粲登楼赋
【译文】 老人喜欢看戏,看到深夜不睡觉; 他喜爱戏剧中离合悲欢的情节,最后半场很合他的心意。 模糊的世界谁忍真,全剧都是花脸和眉翠; 一会儿喜一会怒在一瞬间,一会儿又变得狰狞妩媚。 两人对谈风生舌,慷慨悲歌泉涌泪; 性情中哪有这些,只是妆点习惯使人方便。 无数矮人场前观,优孟居然叔敖类; 插科打诨态转新,竟成了收场成底事! 老人虽然老眼未眊,见了这场面更加生气恼怒。 我真想躲到什么地方去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主要讲述了人们因为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而对待他人的态度不同。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眼孔篇: - 恒叹世人眼孔小:常叹息世人的眼睛太小,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 - 一饭睚眦大分晓:用一顿饭的小事就能看清一个人的善恶。 - 英雄眼孔如簸箕:形容英雄的眼光如同簸箕一样宽广,能容纳万物。 - 感恩知己岂轻眇:对恩人的感激之情不会轻视他们。 - 贫者一饭艰一金
借屋 借用房屋又再次借用,房屋被恶客占据主人哭泣; 本来说借半暂居停,转眼间被驱逐出家门。 也有不驱逐主人者,每天烧柴煮饭吃饭谷; 主人应役如奴婢,稍有不顺心遭鞭打。 有时嫌屋子太狭促再搬去,便把主屋卖给别人住; 时常逞豪兴造新居,处处空地任自己选择筑。 东邻取土西邻瓦,南邻移石北邻木; 十日之间庆落成,四邻旧巢皆倾覆。 加上警报朝夕传,土著尽编入册牍; 白天不得耕夜不眠,执殳荷戈走仆仆。
殉衣篇,为许尔绳妻洪氏 妾为君家数月妇,君轻别妾出门走;从军远涉大海东,向妾叮咛代将母。 妾事姑嫜如事君,操作承欢毫不苟。惊闻海东水土恶,征人疾疫十而九; 犹望遥传事未真,岂意君讣播人口!茫茫白浪拍天浮,谁为负骨归邱首? 君骨不归君衣存,揽衣招魂君知否?妾惟一死堪报君,那能随姑长织罶。 死怨君骨不同埋,死愿君衣永相守;骨可灰兮怨不灰,衣可朽兮愿不朽。 妾怨、妾愿只如此,节烈声名妾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