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
【译文】 新年献岁正月,寻春来到楚地四郊。 柳树新芽舒展开旧的枝条,梅花花蕊吐出了新的苞儿。 岳山气势雄伟连接着庐州,寒潮与汉水的水流交汇。 温暖的阳光今天已照耀全境,树林里的鸟儿也啁啾不停。 【注释】 ①献岁:指农历正月初一日。 ②王正月:即孟春之月,古代以“三阳开泰”为孟春之始。 ③寻春:寻找春天的意思。 ④柳芽舒旧缕:柳枝抽出的新条,如同被旧时丝缕所束。 ⑤梅蕊吐新苞:梅花的花蕾开放
【诗句注释】 黄家楼:地名,在今安徽桐城。 山行:在山上行走。 欲晚:傍晚时分。 投宿:投宿于某处。 田家:农民的居所。 茅屋:茅草屋顶的房屋。侵云气:茅屋被云雾笼罩,指天色已晚。 绳床:竹制的床。染雪花:床单被雪覆盖。 簌笋:竹笋。 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 问客何方至:询问客人从哪里来。 辚辚:车轮轧过的声音,这里形容四轮车行进声。 【翻译】 在桐城黄家楼的山坡上,我行走着,看到傍晚了
闻李伯襄宫允至黄家楼亦问余旧主人寄宿 诛茅傍翠壑,三五自为邻。 不是逢迎惯,何缘止宿频。 门前金马客,天上谪仙人。 孔父曾过此,栖栖亦问津。 注释:诛(zhuó)茅:指砍伐茅草,建造房舍。翠壑(hè):青翠的山沟。三五:古代以十五日为一轮。这句说与李伯襄宫允相约,共度十五日。自为邻:自成邻居。这句是说,我与他同住一地。逢迎:迎合、巴结。这句是说,我并不是经常去巴结别人的人。止宿频:频频留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浔阳江口写的。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黄鸟鸣叫,它们一起飞翔,追逐着候鸟飞来。第五、六两句描述了黄鸟和候鸟之间的距离很近,互相依存。第七、八句表达了黄鸟对春光的欣赏之情,以及它们想要趁春晖展翅高飞的愿望。 译文: 春日里浔阳江边迟来的谢沛霖大行不至, 黄鸟欢悦同声鸣叫,联翩追逐候鸟飞来。 一俯冲又一盘旋,彼此相距竟相依。 正值韶光明媚时,哪堪羽翼违离。 嘤嘤求友意欲浓
我们逐句来解读这首诗: 1. 余与李伯襄宫允俱有桐封之役伯襄自上党竣事还相遇汝南喜而有赋 - “余与李伯襄”表明诗作者和李伯襄是朋友。 - “宫允”指的是宫中的官员或侍从。 - “俱有桐封之役”表示两人都参与了某个官方的仪式或任务。 - “伯襄自上党竣事还”说明李伯襄完成了他的上党(可能是地名)的任务后返回了家乡。 - “相遇汝南喜而有赋”表示在汝南这个地方与李伯襄相遇并很高兴地写了一首诗。
诗句解析与译文 首句“邮吏传音至,荒郊滞客轮” - 关键词:邮吏、传音至 - 注释:邮吏是负责传递书信和文书的人员。这里指诗人接到了从远方传来的消息。传音至表示消息是通过信使迅速到达的。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接到消息后的惊讶和急切之情。 次句“襜帷云气冷,鸡黍野情真” - 关键词:襜帷、云气、鸡黍 - 注释:襜帷是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帷幕,用以遮阳避雨,这里指诗人的帐篷或居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四句。 下面是诗句的逐一翻译: 1. "相迟久不至,相望意空频。" - 等待对方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到达;只能相互望着,内心满是失望和孤独。 2. "星驾朝同发,寒灯夜独亲。" - 早晨在星辰下一同出发,夜晚独自点着一盏冷光的灯。 3. "差池怜羽翼,去住任风尘。" - 羡慕那些自由自在地飞翔的鸟儿,无论是停留还是离去,都由风尘决定。 4. "今夕翛翛意
【注释】 黄州山行见竹:指苏轼在黄州时,因贬谪而游历山水。山行即在山上行进,见竹是看见竹子。惬:满足;余:还有;看竹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峰盘之字径:山峰盘绕如字形的小路;樱:樱桃树;此君名:这是你的名字;色带晴岚翠:颜色带着晴天的青色;声兼石濑清:声音伴随着石头上的溪水清澈。莫问主:不要询问我的主人是谁;懒性厌逢迎:懒惰的性格讨厌迎合奉承。 【赏析】 《黄州山行见竹》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绝
【注释】黄家楼: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丽水市。田家:作者的邻居。 才三户:只有三家人家。敦庞:厚道宽宏。 罍(léi):盛酒器。向邻夸:对邻人说。 爆竹:指春节燃放的爆竹声。 竞岁华:争着度过美好的时光。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丽水黄家楼上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写景;二、三句写人,描绘了丽水村舍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表现了农家人的淳朴;第四、五句写情;第六、七句又写景,以爆竹声烘托出节日气氛
注释: 1. 易水君先发,相逢复汝坟:易水的君王(指曹操)首先出发,我们再次在汝南的墓地相见。 2. 行过九折坂,踏破万重云:经过九弯十八拐的山路(九折坂),踩破了无数的云雾。 3. 节并丹霄下,茅从两地分:我们的旗帜和曹军的旗帜并列在一起,我们的营地和曹军的营地分开。 4. 南行堪比袂,无事叹离群:向南行进时,就像手拉着手一样亲密,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人感叹自己孤独。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