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看欲晚,投宿到田家。
茅屋侵云气,绳床染雪花。
盘中供簌笋,门外即桑麻。
问客何方至,辚辚驷马车。

【诗句注释】

黄家楼:地名,在今安徽桐城。

山行:在山上行走。

欲晚:傍晚时分。

投宿:投宿于某处。

田家:农民的居所。

茅屋:茅草屋顶的房屋。侵云气:茅屋被云雾笼罩,指天色已晚。

绳床:竹制的床。染雪花:床单被雪覆盖。

簌笋:竹笋。

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

问客何方至:询问客人从哪里来。

辚辚:车轮轧过的声音,这里形容四轮车行进声。

【翻译】

在桐城黄家楼的山坡上,我行走着,看到傍晚了,决定去田家投宿。那茅屋被云雾笼罩,我躺在竹床上,外面是雪覆盖的床单和被褥。盘中盛满了新鲜的竹笋,门外就是一片绿色的桑树和草地。我问那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从哪里来?只见他驾着一辆四轮马车,正在缓缓地行驶过来。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桐城黄家楼上的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山间行旅图。

首联“山行看欲晚,投宿到田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即在山间行旅并投宿于田家。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此次出游的背景和目的地。

颔联“茅屋侵云气,绳床染雪花。”则具体描绘了投宿田家的环境和氛围。茅屋被云雾笼罩,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而竹制的床被积雪覆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一联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田家的朴素和温馨,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颈联“盘中供簌笋,门外即桑麻。”进一步描绘了田家的生活场景。盘中盛满了新鲜的竹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门外则是一片绿油油的桑树和草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田家生活的简朴和自然。

尾联“问客何方至,辚辚驷马车。”则点出了诗人对客人的身份好奇。诗人驾车缓缓驶来,引起了诗人的好奇之情,于是询问客人从何处而来。这一动作既展示了诗人的礼貌待人,也体现了他对客人的关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山间行旅、投宿田家以及田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