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与龄
【注释】 放舟:泛舟。乌槎(chá):指木筏。 长向:常向,常常。江湄:江岸。学漫游:游历。 诗囊:盛诗书的袋子,这里指诗人随身携带的书籍。茶灶:烹茶的炉具和烧饭的火盆,用来说明诗人的生活简朴。扁舟:小船。 碧空:蓝天。呼:呼唤。频:多次。招手:示意招呼。 浅濑(xiè):水流湍急之处。观:观赏。辄点头:即景生情,有所感触而点头。 棹过:划船经过。芦花:芦苇。水鸟:水禽。惊:惊动,惊起。 角吹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一句:“旭日融融出自乐” - 旭日:早晨的太阳,通常指太阳初升。 - 融融:温暖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阳光明媚。 - 出自乐:形容心情愉悦,仿佛在享受乐趣。 第二句:“疏松修竹赤光通” - 疏松:形容树木或植被稀疏、不密集的状态。 - 修竹:长而笔直的竹子,常用以比喻高洁之士。 - 赤光通:形容阳光照射下,竹林显得生机勃勃,光芒四射。 第三句:“肩舆缓步巡阡陌”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第一句“乡人张德量为筑先妣坟兹复为重修工讫辞予曰官人此去入朝不知何时再见予不觉感伤赋此别之”大意是:乡人张德量为修筑我的母亲坟墓再次进行修建,工程竣工了,告别了我,并告诉我说:“您这次进京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不由得感慨万分。” 第二句“平生节操慕琼瑶,身荷天恩荐治朝”的意思是:平生的操守像美玉一样洁白无瑕
诗句 1. 放舟三河镇 2. 懒散情怀未老癯,舣舟雄镇揽花衢。 3. 千源分派三流合,万谷周遭一嶂孤。 4. 比屋笙歌闻彻远,通津帆楫竞招呼。 5. 上游藉此金汤固,漫说全潮任有无。 译文 1. 在三河镇放船游玩 2. 我的心情仍然懒散,但身材依然瘦削,在雄壮的镇上欣赏美丽的花景 3. 千条源头汇聚成三大支流,万片山谷环绕着一座山峦 4. 每家每户都传来悠扬的歌声,远远地都能听到 5.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是一首赠别之作。前四句描写了送别时的场景,后四句则抒发了离别的感慨。全诗意境高远、清丽脱俗,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答案】 (1)烟雾蒙蒙收雨脚,朝曦掩霭菊花团。 烟雾蒙蒙收雨脚:烟云缭绕,雨气尚未完全散去。 朝曦掩霭菊花团:早晨的阳光被云雾遮掩,如同一团菊花。 注释:清晨,云雾弥漫,雨还未完全停歇。 赏析:首联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烟雾蒙蒙”与“朝曦掩霭”相照应
【译文】 我历经坎坷,终于迎来了三圣王的盛世。已经五次度过悬弧之年,感谢苍天保佑。 心中怀抱着纠葛烦忧,就像长了结,毛发稀疏而头发已白。 我闷闷不乐地在园林里消磨时间,闲谈养生之道。 蓼莪遗咏多惭负,不敢强向堂前举杯。 【注释】 履世:经历世俗。躬逢 :亲身参与。三圣王:指尧、舜、禹三位圣王。三圣王是指唐玄宗李隆基。悬弧:古礼,男子二十岁生日称“悬弧”,即开始担负起家庭责任。五度:五次。荷穹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莲塘山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莲塘之宫半亩宽,喜于幽处托盘桓。”这里的“莲塘之宫”指的是莲塘山庄,而“半亩宽”则是形容其规模宏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这片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他喜欢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度过闲暇时光,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句:“长松风扫笙簧奏,峻岭云横锦绣看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予谢客至新矶馆亲友虽不至间有遗问者予复拿舟往莲塘山庄数日甚惬幽意 其三 莲塘之宫半亩宽,灵台静定自身安。 观书燃烛鸡传唱,拥被酣眠日上竿。 客座楸枰时对奕,仙家炉鼎学烧丹。 松菊三径栖迟处,不愧当年具四难。 注释: 1. 予谢客至新矶馆:我谢绝客人来到新矶馆。 2. 亲友虽不至间有遗问者:虽然朋友们不来,但还是有些问题需要回复。 3. 予复拿舟往莲塘山庄
【注释】 1. 年兄卫捡:卫捡是作者的朋友,字伯玉,时为杭州通判。副郎:官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改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仆射,又以侍郎、中书舍人为之,后遂称宰相为左右仆射,侍郎为右仆射,中书舍人为左仆射。招饮:邀请饮酒。吴山寺:位于钱塘江畔,为杭州名胜之一。阁:指吴山之巅的楼阁。西湖:即今杭州西湖。在吴山西北。即:指“在”。 2. 当年同看洛阳花:洛阳花:牡丹,为洛阳特产。当年
奉送别驾效愚沈公署邑篆得代还郡二律 其一 释义: 这首诗是送给别驾,希望他像效愚的沈公一样,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县,得到升任的机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别驾的期望和祝福。 译文: 在海隅岩邑感叹自己疲惫不堪,万里天门却无法通达。 枉自沐浴朱幡来到上佐位置,高悬华烛照亮青天。 陈蕃慰满题舆望,余靖终膺御笔崇。 杯酒印冈延别处,桃花夹岸映溪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别驾的辛劳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