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拗并茸蒲映酒尊,节临重五已开繁。 - 注释:石榴花的枝干弯曲交错,如同嫩绿的草皮,衬托着酒樽(古代盛酒用的器具)。到了端午节(重五)时节,石榴花朵已经盛开。 - 译文:石榴树的枝干弯曲交错,就像柔软的草皮一样,映衬在酒杯中。五月五日时,石榴花开得正繁密。 - 赏析:此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热爱和享受。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台阳八景”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写大荒地险尽尧封,想见天兵克伪墉。“尧”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中他的封地在台阳。这里指台阳地区。这句意思是说,台阳一带地势险要,曾经是尧帝所赐封的领土;如今想来,当年舜帝征伐有苗氏,就是在这里战胜了敌军。“想见”句的意思是:想到当年舜帝在这里打败敌酋的情景。“天兵”句意为:想到当年舜帝战胜敌人的情景。“想见”句的意思是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内地安知绝海滨,车行千里响辚辚。 却思他日青齐路,辙迹纵横扑面尘。 【注释】 尸位:指身居其位而不做事,比喻没有实际工作或工作不称职。 瀛涯:海边,此处指海中之地。 【赏析】 首二句是说身在官位而无所事事。“却”字转折了语气,写出了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安”字表明了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安”字还表明了内心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鸣螀几日吊秋菰,出网鲜鳞腹正腴。 顿顿饱餐麻虱目,台人不羡四腮鲈。 注释:蝉在树上发出哀婉的声音,已经几天了。秋天收获的菰菜已经长出了叶子,但还没有开花。我把它们从网里取出,看到它们肚子很肥。我每顿饭都能吃得很饱,因为吃了麻虫(一种小昆虫)和虱子(一种寄生虫)。台湾人不羡慕吃大鱼的人,因为台湾人经常吃麻虫和虱子。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台湾的生活,通过描写食物和生活状况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海边岛树上的树木在海风和阳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冈山树色 冈山:指的是位于山丘上的树林,通常指高大的树木。 树色:指树木的颜色或景象。 译文: 海边的岛上树木自生自长,根浸入海水深处,荫盖更显清澈。 高干耸立云中,仿佛含着蜃气,疏落的树枝透过月光,送走了猿猴的叫声。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注释:在学署中担任职位(尸位),感到寂寞无趣,随意地随波逐流。接近一位捕鱼的老者,每当有所听见看到,便高歌吟咏,因此得名“瀛涯渔唱”。 鸿爪留泥尽偶然此生何意到瀛壖 注释:大雁的脚印留在泥土上是无意的偶然。这一生我为何要到这里来? 彼苍怜局溪航小放眼沧溟十丈船 注释:苍天怜悯我的局促,让我的船只只有十丈长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琅娇听潮 - 注释: "琅娇"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词汇,与潮声有关。 - 译文: 我倾听着海浪的声音。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观者静听大海涛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享受。 2. 欲向三山访巨鳌 - 注释: "三山"在古代神话中是蓬莱、方丈和瀛洲的代称,而“巨鳌”指的是传说中的大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淡溪月夜》是一首由朱仕玠创作的诗,现收录于《小琉球漫誌》第三卷〈海東紀勝〉中。下面将逐一赏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诗人朱仕玠,清朝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民间生活。他的诗作在清代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2. 诗句解读: - 一片冰轮海上生:描述了夜晚月光如冰轮般明亮照耀海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淡溪流水寂无声: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溪流的寂静,给人以幽远、清冷的感受
万丹港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 万丹港水半篙寒,绝爱蒲帆一幅宽。 - 注释:万丹港的水在涨潮时水位达到一半高,感觉寒冷刺骨;而那幅宽阔的蒲帆则显得格外吸引人。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万丹港独特的自然景象和渔民使用蒲帆的习俗。"水半篙寒"暗示了涨潮时的水位高度,"蒲帆一幅宽"则形容了蒲帆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这样的描绘
小琉球朝霞 朝来红紫射窗棂,海上明霞炫锦屏。 远映三山鱼尾赤,高烘孤岛佛头青。 光浮渊客时横脊,影照鶢鶋欲晒翎。 安得日餐成五色,从教驻算百千龄。 注释: 1. 朝来红紫射窗棂,海上明霞炫锦屏:早晨的阳光照射在窗户上,形成红色的光彩;海上的天空被明亮的彩霞映照,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2. 远映三山鱼尾赤,高烘孤岛佛头青:远处的海面上,三座山峰的影子呈现出鱼尾的形状,颜色为红色;岛上的高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