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三器歌粤鼓 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黄闲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注释: 1. 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2. 参均九和法久备
凤台山蟠松歌 北山有若黄河水,直界中原九万里。 碣石迤北东海西,骧首天门应箕尾。 凤台山高隈隩张,百灵呵护严閟藏。 轩辕尧舜各已葬,开朗今乃归先皇。 【注释】 ①《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②《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即位,自称为“天子”。” ③《左传》隐公三年:“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 ④《尚书·君奭》:“惟五月戊午,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三器歌粤鼓 群蛮蠢蠢天不遗,跂行喙息南交垂。动物有生即有受,蜂虿顺性皆良知。 注释:三器歌是一首描绘南方蛮夷风情的诗歌。首句“群蛮蠢蠢天不遗”,意为南方的群蛮虽然蠢蠢欲动,却依然得到上天的庇护。颔联“动物有生即有受,蜂虿顺性皆良知”,表达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规律,即使是蜜蜂和蝎子这样的生物,也遵循着它们自身的本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南方蛮夷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法则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上方望溪宗伯 释义:在高处仰望溪流旁的宗伯,意味着诗人在某种高位上观察和思考人生。溪流常被视为生命的源泉,象征着清流不断、源远流长,而“上方”可能指较高的官位或思想层面。 2. 烦骚当告谁,大命愧虚受 释义:“烦骚”在这里可能指复杂的政务或责任。诗人感到自己承载了过多的压力和责任,感到愧疚。这反映出诗人对当前职责的责任感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3. 皇天匪不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内容描绘了松树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题牧山画松 注释:题目是“题牧山画松”,指的是作者在牧山画中赞美松树的诗句。 平生爱松多苦节,独立秋风共萧瑟。真精元气通往来,每与长松化为一。 注释:作者一生喜爱松树,因为它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秋天时,松树依然独立地挺立着,显得萧瑟而凄凉。真正的精神气质能够穿越时空
【注释】 秋花行:秋末的百花盛开,这里指秋天的花。 盘山:在今北京西郊。 南西门:即长安门,唐代长安城的南门。 秋花强致佣真惛(hūn 昏),强使花开,真个昏庸。 历历鹿鹿随车轮,历历:清清楚楚的样子;鹿鹿:形容车声如鹿鸣之声。随车轮,随着车子转动而晃动。 十日离土伤本根,十天离开土地损伤了根本。 长条缚急干叶渴,长条:指花枝、花蔓等。缚急:捆绑急促。干:枯萎。叶渴:叶片枯槁。 水华土膏徒具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石堂上人种植菘菜的技艺和成就。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石堂上人能种菘,种菘不与寻常同。——石堂上人擅长种植菘菜,他种植的菘菜与众不同。 2. 丰根大叶厚其里,凌跞百蔌维君宗。——他的菘菜根部肥硕,叶片宽大厚实,是各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3. 坟卢助骨云助气,乳泉饱沃真香秾。——坟卢(一种植物,可能是一种香料)帮助骨头生长,乳泉水滋养了菘菜
《寄题张文忠公溪宗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plaintext 上方望溪宗伯 丈夫弧矢志,少小应征繇。 屯边隶充国,代马惨不骄。 二十走淮徐,畚锸尝自操。 蜃蛤贵时变,椒兰移所遭。 微生苦不化,造物成虚劳。 栖迟坐衰白,惄焉心烦骚。 ``` 译文: 我仰望溪宗寺的山峰,心中充满敬意。 年轻时,我就立志要像大丈夫一样,为国捐躯。 我在边塞戍守,就像汉代霍去病那样勇敢。 我二十岁时
诗句: 1. 感化寺多古松有轩三楹时入灵籁远臻法师以听涛名之且制以图为赋长局:感化寺有很多古松,有三间轩子,时常听到灵籁(佛寺里的钟声)的声音。法师因为听涛而闻名,因此制作了一幅画来描绘听涛的场景,并命名为《听涛图》。这幅画很长。 2. 东竺上人寻绘素,盘山全体久毕露: 东天师寻找白纸绘制素色,描绘出盘山上的整体景象。 3. 骥毛龙甲少为贵,远师别搆图中趣: 马的鬃毛和龙的鳞片都是珍贵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通过描绘天城寺定光塔下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句“龙神何年奉舍利”,意为龙神何时奉送舍利子。这里的“龙神”指佛教中的护法神,“舍利子”则是佛陀的遗骨或遗物,供奉于寺庙以供人瞻仰和礼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和历史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秘师血写莲花字”,意为秘密的法师用血书写莲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