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送子乔充粤西同考官入省三十载辛苦,锁闱求赏音。 每当下笔夜,想得入帘心。 玉石眼谁别,雪霜头已侵。 汝行休慢易,此恨古来深。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不舍之情。 - 三十载辛苦:表示作者与儿子共同经历了三十年的辛勤劳作,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 锁闱求赏音:指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为了得到好成绩、获取功名而努力备考,期待着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注释】 溶江:地名,在今湖南永兴县境内。湘水:指湘江。大溶:即溶江大溶口。小溶:即溶江南面的一个小溶口。村:村庄。涧:山涧。峒苗:古代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诗人自长沙出发沿漓江西下,途经大溶,又折向西北行至小溶。诗中描绘了沿途山水风光和所遇到的少数民族部落,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自别湘水,大溶还小溶
【注释】 戎墟:古代边地,指边远的荒僻处。 几:多次 习:习惯 镫火:灯油燃烧发出的光。 海商:泛指海上商人。 棹歌:船上打桨的声音。 幽居:闲居,隐居。归未得:归来没有机会。坐惜:坐在这里可惜,感叹。 斑:指白发,比喻年老。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在江左(今江苏南京一带)时。诗人以“又”字开篇,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域的心情。首二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异国他乡泊舟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孤寂
道旁山村 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 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 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 【注释】:藤州道:地名,今广东省肇庆市。 译文:我羡慕那宁静闲适的小山村。 疏林中露出茅屋的一角,深竹中隐约可见柴门。 鸟儿在山路上飞过,渔梁的涧水喧闹着。 谁能想到那瘴气弥漫的地方,风景竟然如此美好?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对山村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 含愁渡湘水:含着忧愁渡过湘江。湘江是中国五条主要河流之一,流经湖南省。 况复负疴身:何况又带着病体。 舟泊长沙郡:乘船停泊在长沙郡的岸边。长沙郡是汉朝的郡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 心怜失意人:心中怜悯那些失意的人。 寒城又斜日:寒冷的城池又映照着斜阳。 旧宅只荒榛:旧时的宅院只剩下荒芜的草木。 往事风烟杳:过去的岁月像风和烟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 空余志未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写日落时分的景色;颔联写夜晚江边的景象;颈联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尾联抒发自己思乡之情。 “日落谷风息,山高江月斜。”太阳落山后山谷中风渐渐止歇,高山之上江水映衬着弯弯的月亮。这两句是写夕阳西下时的景象,描写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为下文作铺垫。 “孤舟少邻舫,深树是谁家?”在傍晚的寂静中,只有一只小船在江上漂泊,四周没有邻居的船
岑溪 更向苍梧外,吾家北海滨。 入城多怪鸟,编户半流人。 那识蕉花发,初尝荔子新。 宁无广闻见,不似故山春。 注释: 岑溪: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 苍梧外:指广西的苍梧县之外,也就是更远的南方地区。 吾家北海滨:我家位于北部沿海地区。 入城多怪鸟,编户半流人:进入城市后,发现这里的鸟都是奇特的,很多居民也像流动的人一样四处奔波。 那识蕉花发,初尝荔子新:那时还没有见过香蕉开花
注释: 将去岑溪,留别同乡流人艾归 将要离开岑溪这个地方去别的地方(这里指北州),我在这里留下了告别的话。 知从北州遣,几载作流人 我知道是从北方的州府派来的,已经好几年了。 蛮内语偏识,天涯情自亲 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语言习惯和汉族不同,但感情上却很亲切。 离乡无贵贱,共客识酸辛 离开家乡,不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能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度过生活的艰辛。 莫羡扬帆去,依然粤水滨
失题 江春入旧年,北客趁蛮船。 素业留齐域,晴光换粤天。 无书家更远,有志岁频迁。 不欲窥明镜,恐丝生鬓边。 译文: 江边的春天似乎进入了一个旧的年份,北方的客人乘着蛮船南下。我的一生虽然平淡无奇,但仍然保持着对齐地(可能是指家乡)的思念,而晴朗的阳光仿佛也带来了广东的天空。没有书信来传达消息,距离远在千里之外;然而我立志要不断进取,年复一年地改变。我不想去照镜子
【注释】 青州道中:指在青州(今山东济南)的途中。一雨:一场雨。晓风变:清晨的风也变了颜色。道旁蝉(chán):路旁树上的蝉。已愁:已经忧愁了。感多少年事:感叹这许多年来的变迁。晴极秋:天晴的时候,秋天来临。识路不须问:认识道路并不一定要询问别人。随缘非必求:随遇而安不一定非要寻求什么。人生异悲乐:人的一生是欢乐还是悲伤各不相同。共是雪盈头:同是头上顶着雪花。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