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此调以《古诗十九首》句“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结七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六仄韵,结三句二平韵。此词前后两片各三句,前片起句三字与过片二字同为上声的马韵或入声的屑韵,后片起句五字与过片一、二、三字同为上声的马韵,第四字则与第六字同为去声。 晓来:早晨。 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一襟香:指衣服上沾了香气。 玉飐云松风外:形容微风拂动衣襟
乌夜啼是一首描绘离别的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全诗共八句,每句均以四字构成,简洁明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月痕未到朱扉:月亮的光芒还未照到门上。朱扉,红色的门。 2. 送郎时:在送别男子的时候。 3. 暗里一汪儿泪、没人知:在黑暗中偷偷地流下了眼泪,没有人知道。 4. 揾不住。收不聚。被风吹:找也找不到,收集也收集不到,都被风吹散了。 5.
【注释】 乌夜啼:唐教坊曲名。 碧烟障楼天欲暮,飞乌夜集芜城戍:烟雾弥漫,挡住了楼阁的上空,天色将晚。一只只乌鸦在夜晚聚集到芜城(今江苏句容县)的城楼上。 云外毕逋衔尾来,月明腷膊同枝语:月亮从云层外面照下来,一只只白鹤在月光里翩翩起舞,它们的叫声仿佛是和树枝上的乌一起交谈。 楼中有人辍机杼,玉笙怨咽凝江雾:楼里的人在织布时停下了手中的活,她吹着玉制的笙,声音哀怨,仿佛被江面上的薄雾凝结住了。
乌夜啼 老乌栖栖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注释:老乌鸦栖息在树上,早晨飞下来啄食已经凋谢的桃树果实。 译文:老乌鸦栖息在树上,清晨飞下来啄食已经凋谢的桃花。 赏析:此诗描绘了老乌鸦在清晨时分忙碌的景象,以及它们对食物的渴望。通过“栖栖”、“飞且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老乌鸦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知
注释: 乌夜啼(wū yè tí) 唐代教坊曲名。 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 世间的人见到这种鸟,都把它看作不吉利的鸟儿,纷纷唾弃,在田野间随意地践踏。 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 谁能知道,它的命运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呢?当灾祸过去之后,反而会带来福气。 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 这苍翠的树林枝条,正是当年那些被贬逐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应当离去,不再做官了。 赏析: 这首诗以“乌夜啼”为题
乌夜啼,又名《乌夜啼曲》,是一首描写战乱中百姓生活的词。全词以一位女子的遭遇为线索,描绘了当时人民生活在战乱中的苦难和无奈。 词人以"何人弹阮咸"为开篇,表达了对那位弹奏乐器的琴师的好奇和赞赏。"轻手摘"则形容了弹奏时的轻柔与细腻,使得听者如痴如醉。接着,词人用"乌夜啼"来表达对那位琴师弹奏技艺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黑暗。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南朝有帝子
诗句释义 1 黄门急诏下,趣封南郡王。 - 这是描述皇帝的紧急诏书下达,命令封赐南郡王的荣耀和责任。 2. 鸾辂俨且深,班剑列成行。 - 描述了南郡王乘坐华丽的车辆,周围站着忠诚的侍从,显示了他的尊贵地位。 3. 骨肉厚恩义,门户生辉光。 - 表达了南郡王对家族的深厚感情和荣誉的光辉,强调了家庭对他的支持与荣耀。 4. 分封得大国,四境弥土疆。 - 南郡王获得了一个辽阔的国家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 江头三月清明时,柳风轻拂。巴峡之地何方是?洛阳城下。 春寂寂,娇滴滴,笑盈盈。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注释: 1. 江头:指江边。 2.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3. 柳风轻:描述春风轻柔吹拂着柳树。 4. 巴峡:指四川的三峡地区,古代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5. 洛阳城:古都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6.
乌夜啼 晚霞映照露珠晶莹,微风吹拂绿叶轻摇,燕子高飞。穿过长廊向西畔、小红桥。歌声再唱,舞步再跳,酒意正消。更把一杯美酒重新劝、摘樱桃。 译文: 晚霞映照的露水晶莹剔透,微风轻轻吹过,使树叶轻轻摇曳。燕子在高空飞翔,穿过了长长的走廊,来到了西边的一座小桥。歌声再次响起,舞步再次跳跃,酒杯中的酒意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又端起一杯美酒,再次向人敬酒,想要品尝那些红艳欲滴的樱桃。 注释: 1.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全唐诗》收录,作者为王禹偁。此诗作于宋太宗淳化年间(九九○~九九八年)。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王禹偁“喜奖风节,疾邪佞,所至有政绩闻”,但因敢于直谏而遭贬谪,故其作品多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本诗即写在官场上屡遭挫折后,感慨自身命运,以自嘲的笔调抒发愤懑不平之气。 译文:人们常说我还不如你,我在酒杯中问自己。我平生漂泊,像湖海一样广阔,却不知如何与儿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