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古诗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乙酉”是古代纪年的干支表示法,“轻装才卸便思乡”,说明刚到岭南就想念家乡,所以“岭外秋高未见霜”;“花木四时开一色”意思是说花草树木四季都是一样,没有变化,所以“儿孙两地作重阳”;“风尘要识官难恋”,因为远离家乡,所以要离开官场,而“耕读还虞业渐荒”,担心农业逐渐荒废
解析: 一、诗句释义 1. “金吾不禁夜,灯火满街悬。” - "金吾": 在古代中国,金吾是指皇宫和重要官府的守卫。这里的使用可能表示夜晚时分,皇宫或官府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允许人们自由行走。 - "不禁夜": 表明夜晚是开放的,没有限制。 - "灯火": 指街灯或其他照明设备。 - "满街悬": 形容街道上挂满了灯笼或其他装饰性的灯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2. “蛋女施脂粉
季夏,带着儿子游览广东的秀山,登上山顶响楼,谒三君祠,登天海澄清阁,于是进入学海堂启秀楼小憩,赋诗。 怡趁春光好,扶筇绝顶行。 江山入图画,天海快澄清。 百粤此雄镇,三君垂大名。 茫茫怀古意,俯仰有馀情。 译文: 趁着春天的美景,我扶着筇竹杖攀登到了山顶上。 那美丽的山河景色如同一幅画卷,清澈的海水也显得十分宁静。 这里是南越百粤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三位君主的名声也如雷贯耳。 放眼望去
诗句释义: 1. “端辰长至岁朝春”:这里的“端辰”可以理解为正月初,而“长至”则意味着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冬至这一天,即正月初一,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 “六度重逢到八旬”:这里的“六度”可能指的是诗人已经历过六次春节,而“八旬”则是指从古至今,人们平均寿命的平均年龄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时,先读懂全诗,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分析。“十载羁湘两鬓华”,“十载”指10年,即十年在湖南做官的时间;“两鬓华”指人已到老年。“轻装细雨出长沙”,意思是“轻装上路,细雨中的长沙城”,点明诗人启程的背景。“半帆红日催归客”,意思是“一半的船帆映着夕阳,催促着我这个归家的人”。这一句中“催归客”是主谓短语,而“催”字是动词,作谓语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极目城楼入大荒 注释:放眼望向远方,城市的高楼大厦仿佛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未知世界。 译文:遥望长沙城的高楼如入广袤的荒野。 2. 古今人事感沧桑 注释:通过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人间世事的变化和沧桑。 译文:回顾过去和现在的人事变迁,感叹时光之巨变带来的沧桑。 3. 楚王宫殿埋芳草,贾傅祠堂剩夕阳 注释:楚王的宫殿已经被青草覆盖,贾傅(即贾谊)的祠堂只剩下夕阳残照。 译文
【注释】辛卯新正:农历的正月初一。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景,次联点题,三联抒情,末联收结。全诗写得平中见奇,朴素自然。 树拥川原壮,花园廨宇宽:树木环绕着宽阔平坦的原野和宽敞的官府(官署)。 青山当户出,沧海上楼观:青翠的山峦耸立在门前,而那辽阔的大海则映衬在楼上。 五管游曾遍,三湘梦已阑:曾经游览过五岭,也曾经梦见过湘水。 讼稀尘牍少,莱舞有馀欢:诉讼很少了,案卷也很少了
【诗句释义】 五夜的月光清辉浩渺无边,襄水迢迢的路有几千。 北来的大雁还是客后,东升的月亮已经在家先。 不堪忍受战火连绵三载,有限的时光让人感慨百年。 回首望去白云深处最远,长空同看一轮明月圆。 【译文】 五夜的月光清辉浩渺无边,襄水迢迢的路有几千。 大雁从北方飞来还是客后,月亮从东方升起已经在家先。 无法忍受战火连绵三载,有限的光阴让人感慨百年。 回首望向白云最深处,共同观赏一轮明月圆。
【注释】: 1.七月二十五日重过九江: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又经过九江。 2.附洋船:指随同外国船只。 3.曾泊于此:以前曾经停泊在这里的船。 4.烽火连年不可留,春风相送记江头:烽火(战火)年复一年地不断燃起,无法留下来;春风相送,我来到九江时,你还记得吗? 5.同浮彭蠡:一起浮上鄱阳湖的鄱阳湖。 6.长夏:夏季,这里指夏天。 7.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8.一水寻源分九派,半途滞迹老孤舟
释义: 我一生的行踪与世道多有不和之处,就像沧海一样两鬓苍苍。我老了只是感到惭愧,名声超过实际的能力。年岁已高,幸好还能健康长寿。离别时思念梅岭的新诗卷,归心似箭思念蓉江的旧草堂。我敢向天请求,让全家五代都在家乡团聚。 注释: 1. 茫茫身世叹行藏:我感叹自己的身世,总是在世间行踪不定。 2. 沧海曾经两鬓苍:我曾经沧海桑田般地经历世事变迁,如今两鬓已经斑白。 3. 老去祇惭名过实:年岁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