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澍
【注释】甲子:即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二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任知命官时。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微屙有感:指身体不适。 白云黄鹤: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乘黄鹤而飞的神话。 千载:一千年。 今古:如今和古代。茫茫:茫然无际。百感俱:各种感触。 梦里:梦中。 归路远:回家的路很远。 病中:患病之中。 更觉:更加感觉。 岭北:湖北大洪山以北地区,为苏东坡贬谪之地。 怀游子:怀念远方的儿子。 可许
扬帆又向鄂城还,秋去春来转眴间。 折柳系舟鹦鹉埭,落花送客凤凰山。 译文:扬帆再次返回鄂城,转眼之间又是秋季。 折下柳枝系在船上,鹦鹉渚边;花瓣飘零,送别远行的朋友,凤凰山旁。 弹琴洞口云雾缭绕千叠,吹笛楼头月儿弯弯如钩。 感叹征途漫漫,仍似旧我,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开武昌后,又一次乘船返回鄂城的情景。全诗以“扬帆”、“秋去”等字词起句,勾勒了一幅江上送别的图景
【注释】 癸酉:即崇祯五年(1632),陆存垓任浙江按察使。陆存垓,字存心,号石田,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画家。归里:回到家乡。聚草堂:聚集亲友于草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崇祯五年(1632)陆存垓由浙入闽途中。首句“江水三千客路长”,点出离别的地点和原因,是说离家乡时长江上的船行了数千里的水程,而归途中的客途漫漫又不知还要走多远,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艰难,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译文】 七月四日儿子来湘省亲,八月三日返江右,我以诗送之。 七年父子苦离别,一朝相见各欢悦。 严父翻作慈母心,依依膝下情弥切。 望汝功名且由后,骨肉何时长聚首。 慨然东望歌式微,囊空欲归归不得。 我年六十汝三十,勉旃好把家声立。 今尚穷愁各一方,汝在江右吾三湘。 湘水迢迢又送汝,挥手相看泪如雨。 相看客邸太匆匆,何如前日不相逢。 相逢客邸情切切,如何今日又离别。 【注释】 (1)闰四月
【注释】 1. 菊傲霜天:菊花在霜天中傲然挺立,不屈服于严寒。 2. 梅耐雪:梅花能在寒冷的雪天中生长,不屈服于严寒。 3. 松柏后凋:松树和柏树是常绿树种,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绿色,所以称它们为“后凋”。 4. 晚节凌霜雪:指晚年的高尚品德能抵御严寒,不畏霜雪。 5. 莫羡春风放牡丹:不要去羡慕那些在春季开放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菊花、梅花和松柏的品质
注释: 署斋即事:在官署里处理日常事务。 喜听鸟语常凭槛,爱看山光不下帷:喜欢听鸟儿的鸣叫常常靠在栏杆上,喜爱看山峰的景色却不愿拉下帐子。 腊月蛮天如午月,石榴花发子累累:腊月天气炎热像盛夏一样,石榴花开满枝头果实累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官署里处理日常事务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心情的诗。全篇用词朴实,句式平易,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首句“喜听鸟语常凭槛”
诗句释义 1 癸酉送:这是诗的标题,癸酉指的是农历十二地支中的第十一个,即鸡年。在古代文人雅集中,癸酉年往往有特殊的文学活动或纪念意义。 2. 陆存陔通守:陆存陔是诗人的朋友,担任官职,称为“通守”,意味着他是一位高级官员。 3. 江水三千:形容江水浩渺广阔,如同长江一般。 4. 客路长:表示旅途漫长,比喻人生道路漫长而艰难。 5. 彷徨: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 6. 江南亲友如相问
【注释】 六载:六年。 南交: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因古时南方多少数民族,以交趾为南方之交,故称此地为“南交”。节序:节令。更:改变。良宵:美好的夜晚。管弦声:指音乐之声。年年:每年的每年。思家切:对家乡的思念非常深切。岁岁:每一年的岁岁。他乡:他乡异土。醉酒频:经常借酒浇愁。人易悲欢:人的悲喜无常。人易老:人容易衰老。月恒圆缺:月亮总是圆缺。月恒明:月亮总是明亮。不须感事吟秋兴,且向闲中咏太平
这首诗是作者任赤溪县县令时的一首诗,描述了他在这个职位上的生活和感受。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官鼓声喧应晚潮,衙斋寂坐篆烟消。 - "官鼓声喧":指的是衙门里的鼓声,这是官府的公告或命令的声音。 - "应晚潮":回应晚潮的声响。这里可能是指官员们下班后的喧嚣。 - "衙斋寂坐":指衙署中安静地坐着等待,形容官员们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 - "篆烟消"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儿子书信后写下的。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乙亥九月二十七日接儿子江右书 (乙亥年九月二十七日,收到了儿子寄来的信) 开缄不自觉笑颜和(打开信封,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 彭蠡匡庐次第过(彭蠡、匡庐分别是地名,依次经过这些地方) 慰我一言情最挚(安慰我的话最真挚) 忆爷心比忆儿多(思念爷爷的心比思念儿子的心更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收到儿子书信时的喜悦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