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译文】 好鸟开始耕田,鸣莺啼叫在傍晚。桑鸠呼唤妻子晚窗明。牡丹初放,还带着微醒。看青猊白,蓬莱紫,玉楼春。 雨中过了半日,有些新晴。闲来吟咏芳卿。怕春天归太早,似笑还颦。有荼蘼伴,凌霄侣,惜花人。 【注释】 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坐老:指年老体衰。 ③蚕鸠:即黄雀,一种鸟。唤妇:指鸣叫唤醒妻子。晚窗明:指傍晚的窗户明亮。 ④青猊:铜铸的兽形器物,用油烧之,其烟青色而香。 ⑤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名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 述怀: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嫌:讨厌。 欣独坐:喜欢独自坐着。 闲玩诗篇:闲暇时读诗作文章。 游,不好耍,不贪眠:游玩,不喜欢玩耍,不想睡觉。 新茶自煮,名花学养:新茶自己烹煮,学习养护名贵的鲜花。 掩纱窗:关闭纱窗。 针工之暇:刺绣女工之余的闲暇时间。 参书中义,诗中味,静中禅:研究书中的意义,体会诗意的韵味,在寂静中领悟禅理。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自题词
【注释】 1.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行香子令”“行香子慢”等。 2. 冰弦:指乐器。 3. 云笺:指书信。 4. 狼藉愁年:形容一年之中充满了忧愁,像狼藉一样。 5. 黄昏小坐:黄昏时分小憩。 6. 白日闲眠:白天悠闲地睡觉。 7. 叹意阑珊:感叹心意已尽。 8. 情萧索:心情凄凉萧条。 9. 恨缠绵:怨恨难以排遣。 10. 叶落阶前:树叶落在台阶的前面。 11. 烛剪窗边
注释: 1. 早削云鬟:指女尼静缘的头发被剃去,象征着她的出家。 2. 了悟三缘:指了悟佛教的三重境界,即“色”为外境,“空”为内观,“无我”为最终的境界。 3. 比丘尼:指出家人的女性尼姑。 4. 也证诸天:指她也达到了佛的境界,可以证得诸天福报。 5. 偶谈妙谛:偶尔谈论佛理,领悟其奥妙。 6. 真破枯禅:真正的打破了世俗的束缚和迷信。 7. 看日方中:形容太阳正好位于天空的中心。 8.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来分析。“烟和”意为“烟雾缭绕”;“击破吹螺”“火星罗”,意为“打翻了酒樽,洒落如星罗”。这两句写黄昏时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幡幢”是仪仗,这里指佛教的仪仗;“五方”“维摩”、“禅那”、“天魔”、“云何”都是佛教用语,这里分别指佛、法、僧三宝;“香坛”是指佛教的寺庙,这里指佛教寺庙;“婆娑”意为“舞”
【注释】 别恨曾谙:别时的痛苦已深有体会。 往事重拈:重新回想往事。 暮色红帘: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着红色的帷幕。 牵衣回抱:拉着你的衣服不放。 细语喃喃:低声说话,声音细微。 见眉痕重,泪痕滴,酒痕咸:看那眉毛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泪水的痕迹和酒的痕迹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 峡云归后,雨来空识:山间云雾散去之后,雨露降临,却无法辨认它们。 只宵阑、梦断魂黏:只有到了夜晚
【译文】 紫陌金车,绿浦兰槎。共追寻,大地芳华。三分春色,分与谁家?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 雨打檐牙,月落窗纱。恨韶光,转盼天涯。小庭寂寞,底事争哗?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 【注释】 1. 紫陌金车:指华丽的车子,也指富贵人家。 2. 绿浦兰槎:指江边的小洲。 3. 大地芳华:大地上盛开的鲜花。 4. 三分春色:春天的景色。 5. 山:指山景。 6. 水:指水景。 7. 花
【解析】 本词写景抒情,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敦丘、泥沟”点明地点,“小经营、水尾山头”描绘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烟霞旧管,草木新收”描写出春天景色,“有杏花春,荷花夏,菊花秋”写出了秋天景色。下阕“万里封侯。四海登楼”,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问何如,樵斧渔钩”表达了自己隐居的愿望;“主人高卧,有客来游。是酒刘伶,诗李白
【注释】 ①香车:指豪华的车辆。 ②平沙:平坦的沙地,这里形容路途遥远。 ③飞花:飘零的花瓣。 ④残霞:晚霞残留。 ⑤“别离情”五句:离别之情都寄托在琵琶声中。 ⑥江上:指长江之上。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因离愁而失眠、梦游江南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所见,下片写梦中所感;前两句写梦中所见,后三句写梦中所感。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沉,意境幽美。 才住香车。忽过平沙。片时间、人远天涯。今宵好梦
【注释】: 壬午:即壬申年,公元1072年。 莺不教机:指莺儿不会鸣叫。 燕不教泥:指燕子不会筑巢。 绿生时、鹃不教啼:春天来临时,鹃(杜鹃)鸟不会叫。 帘不教开,风不教吹:春暖花开时,不要打开窗子。 春不教寒,不教暖,不教归:春天既无严寒也无酷暑,更不要让人归家。 眉不教低:指不要让眉毛低垂,表现出愁容。 泪不教垂:不要让泪水垂落下来。 小庭中、花不教飞:庭院里的花也不要随意飘落。 柳不教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