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
我来滹沱滨,滹沱水盈盈。 浩气所盘结,贤哲常挺生。 屈指数前献,往往移我情。 迩来教养弛,人才多圮倾。 弦诵虽不辍,实学苦难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来到滹沱河边,看到清澈的河水,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注。诗中提到“迩来教养弛”,暗示了当前教育体系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的中断和对实际技能的培养不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希望。 马子秉秀质
【解析】 此题的考核内容是诗歌的赏析。考查诗歌思想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本题中,“湖水正弥漫,风雨复连绵”写途中遇雨的情景;“天晴何可期,日中强加鞭”写雨后的天气情况及自己的处境;接下来六句为全诗的核心部分,写诗人在泥泞路上艰难行走的情态和心情。 【答案】 译文:湖水正弥漫着大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寿阳人倪母》。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寿倪母仲孺人七十 注释:为倪母祝寿,希望她能健康长寿。 赏析:这是诗的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倪母的尊敬和祝福。 2. 何必少室芝,乃足庆无疆 注释:不必追求少室山上生长的灵芝,只求此生平安长久。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倪母的祝福,希望她的生命如同灵芝一样长久、健康。 3. 宝此万石风,何往非康庄 注释:拥有这万石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石碑,从原来的侯祠迁移到了现在的地点。诗人通过观察石碑的来历和现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首句“有仪轩歌”描述了古代侯祠的建筑风格和庄严的氛围。接着,诗人询问石碑的来源,得知是从旧侯祠搬来的。这句诗揭示了古人对于历史遗迹的重视和尊重。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旧侯祠中石碑的情景:官吏和百姓争相献祭,祈求神灵保佑;石碑的尊严如同神明一般不可侵犯
【注释】 与君生南服,作吏恒山阳:你生长在南方,做官时我在恒山之阳。 区区樗栎材,视之若望洋:我只是一个樗栎木的质地,看它就像遥不可及的东西。 所与君同者,惟此恻怛肠: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只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荒邑遭洪水,四野尽苍茫:荒废了的县城遭受了洪水的袭击,四周田野都是一片荒芜。 束手正无策,中夜起徬徨:束手无策,夜里走来走去,彷徨不安。 喜君捧檄来,痝瘝若身痒:很高兴你拿着文书来了
【注释】 1. 寿叔:即寿昌,字叔。2. 山翁:指王叔山,作者的叔祖。3. 七帙:七十卷。4. 屈指:扳着指头算。5. 卓荦(zhuó luò):卓越出众。6. 服膺(fú yīn):心悦诚服。7. 拳拳:诚恳的样子。8. 黄叔度: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黄宪。9. 服膺常拳拳:心悦诚服。10. 黄宪曾为黄门郎,与汉伏生同代。汉伏生曾为秦朝博士,因秦朝亡国,伏生将所记《尚书》传授给孔安国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学习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鼓励文学创新。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颍川行赠同寅景翁并寿中所作,表达了他对颍川太守黄次公的赞美之情。黄次公是颍川太守,他卓荦不与凡吏同,八载颍川无他技,力行教化赡贫穷。耕桑树畜不厌烦
祝杜母朱太夫人七十寿 滔滔鸳湖水,日夕流不穷。 自昔产英杰,卓荦光鼎钟。 今兹清淑气,爰萃少宰公。 学贯千秋上,令德四海宗。 经术陈丹陛,正色率群工。 朝野竞欢羡,昭明日有融。 寿母顾之喜,有子慰我衷。 我昔相夫子,一经常苦攻。 兢兢守祖德,岂敢冀亨通。 源盛流自大,穮蓘必有丰。 何以报圣恩,惟有勉靖共。 仁义我家学,拳拳服心胸。 薰莸务分别,鸾凤必尽庸。 风俗登三古,事业皋夔同。 恭闻至圣训
赠崔平山 闻说古王母,遗迹在房山。 简编莫可考,纷纷传里阛。 岂愿从八骏,来观礼义闲。 抑是穆天子,挈之游人寰。 区区白云篇,大雅久欲删。 况兹益讹传,千载疑信间。 君子贵令德,何必远追攀。 瑶池咫尺耳,无事西出关。 恻隐满腔子,胜似仙人颜。 不见崔使君,视民如恫瘝。 自从兵戈来,闾阎日若艰。 一自君下车,逃亡渐次还。 啧啧歌颂声,往往流山湾。 充君恺弟念,召杜直等闲。 此德何终极,滹沱水潺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友人范彪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寄山西范进士彪西 闻道汾水滨,大儒又笃生。 弓旌不能屈,远追先民程。 发愤寻绝学,非为求名声。 卓卓辛与薛,时时在墙羹。 家学有渊源,丕承愈益精。 著书满箧笥,吾道赖干城。 愧吾风尘中,未获随景行。 河津既已远,谁人开我肓。 愿言去世网,窃附在嘤鸣。 勿嗤下里音,如何属韶英。 逐句释义及赏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