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有仪轩,其石何离奇。
问石何自来,来自故侯祠。
闻昔祠初成,吏民竞祝釐。
或持觞酒劝,或献万年辞。
翼翼堂与室,尊严若神祗。
孰知祠中石,一朝迁在斯。
废兴诚可叹,此理岂渺微。
我闻召公棠,周人永勿移。
剪拜各相戒,千载以为期。
动之何如耳,今古岂异时。
感应捷桴鼓,圣贤宁我欺。
恭宽信敏惠,斯须不可离。
反躬而己矣,何叹亦何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石碑,从原来的侯祠迁移到了现在的地点。诗人通过观察石碑的来历和现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首句“有仪轩歌”描述了古代侯祠的建筑风格和庄严的氛围。接着,诗人询问石碑的来源,得知是从旧侯祠搬来的。这句诗揭示了古人对于历史遗迹的重视和尊重。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旧侯祠中石碑的情景:官吏和百姓争相献祭,祈求神灵保佑;石碑的尊严如同神明一般不可侵犯。这些描述展现了古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诗人也感叹石碑的废兴变化,认为这种变迁是自然的规律。这里的“诚可叹”和“此理岂渺微”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几句,诗人以召公棠为例,说明周代的历史遗迹是不可轻易改变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保持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石碑的描述和思考,展现了古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