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
诗句释义: 1. “今夜月如水”:描述了月亮的明亮如同流动的水银一般,增添了夜晚的宁静与美感。 2. “苏小门前秋”:提到了地名“苏小”,可能指的是一位在秋天时居住或活动的女士,门前的景色和季节结合,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3. “芙蓉抱芳死”:使用了“芙蓉”这个植物来比喻,形容某种美丽但脆弱的生命形式,这里指代可能是花朵、美人等,被比喻为“抱芳”即紧紧抱住美好的东西却因此凋零或失去
【注释】 待珥金貂:等待授给官衔。 金貂:汉代官员所佩的饰物,用黄金制成。 十叶:指十年。 敬姜遗训:指春秋时齐国的贤妻敬姜教儿子不要学射箭(《国语·齐语》)。 云仍展卷:即展卷云仍。 焚香拜:焚香祭拜。 七月诗:指《诗经·小雅·北山》中的《七月》诗篇。 【赏析】 此诗为题钱编修《香树太夫人夜纺图》之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旨。次句承上句而来,说等到授给官职的时候,不要忘记敬姜教儿子不要学射箭的遗训
【注释】 陌:田间小路。杨树:杨柳,此处泛指柳树。阳春:春天。三月暮:暮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情的诗。首句描写了诗人在旷野中遥望明月,月光如水、茫茫一片,东风吹来,柳丝飘飘,月影摇曳。次句写“美人”已化为“烟”,不知去向何处。第三句用典,以《离骚》中“美人迟暮”之意,表达对佳人的深情思念。末两句写一株紫荆花盛开,红艳照人,但因自己不能与佳人共赏良辰美景而感到惆怅。最后以“开能如血红
【注释】 ①李鳝(wěnyǔ):唐人名。②竹石:即题竹石,以竹石为题材的诗句。③直一超:指竹子挺拔直立的姿态如同菩提树一样高耸入云。④吃藤条:吃着藤蔓。⑤心内外:指内心与外界。⑥赏析:本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悟透之情。 【译文】 薄云拖雨经过僧寮,翠竹直挺如菩提树一般高耸。此石了无心外物,双眸一动便吃藤条。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竹石的七绝。诗人在描写竹石的同时
机事如堪惊逸鳞,离钩三寸亦非真。 直须杜口纶桡下,方识当年把钓人。 张照的这首诗《题方滋垂钓图·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诗中通过对钓鱼这一行为的细腻刻画,不仅表现了垂钓者的心态与技艺,更通过这种简单活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生哲学的深刻内涵
注释: 生长在青溪绿野中的方滋,常常被风吹动的钓丝,是鲤鱼的风。 渔童指点图中笑,老柳门前有此公。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方滋垂钓技艺高超、生活情趣盎然的诗作。首联描写了方滋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地方,经常被风吹动的钓丝,是鲤鱼的风。次联描绘了渔童指点图笑的场景,展现了方滋与渔童之间的互动关系。三联则直接点明了方滋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与老柳门前的人的关系,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倾湫倒岳妖蛟嬉,云吼水立虚空移。 - 倾湫倒岳:形容风雨之大。 - 妖蛟嬉:指雨中的龙或蛟,象征着天气的变幻和不测。 - 云吼水立虚空移:描述云层翻滚如雷鸣,雨点打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波纹,仿佛是天空的水被震动而移动。 第2句:草木纷骇鸟雀悲,暝然不知其所为。 - 草木纷骇:雨势猛烈到足以让周围环境显得混乱和惊慌。 - 鸟雀悲:雨声大到连小鸟也感到害怕。 -
【注释】 渐江和尚:指画家王冕,字元章。鼠尾松:松的一种,其枝如鼠尾状。常寂光中叟:佛语,指清凉世界之主。迂师:指王冕,字元章,以画梅著称,自称“梅花道人”。 【赏析】 题渐江和尚画卷:渐江和尚,即王冕,字元章,是南宋著名的画家、诗人。他善画梅竹,尤工墨梅,有“梅花道人”之称,著有《梅谱》。 鼠尾松煤伴老昙:鼠尾松,松树的一种,其枝如鼠尾状。煤,这里指烧火用的柴火。常寂光中叟:常寂光
韦国英余忠至 安于狂疾宁堪赏,新国刑章尚用清。 犹有当时诸部曲,弓刀帕首拜书生。 释义:在乱世中保持清醒的忠诚,是难以被赞赏的;在新的国家中,刑法还是以清明为主。仍有当时的部下,他们把弓刀和帕首都奉献给书生。 赏析: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战乱与混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那些仍然保持着清醒和忠诚的人显得尤为珍贵。他们不被世俗所污染,不为名利所动,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原则。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可能是唐代的诗人。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虎子方八岁,举石大于身。” 这两句诗描述了虎子(一种玩具)只有八岁时就能举起比自己身体还要大的重量。 第二三句 “见者纷骇汗,闻者疑非真。” 当别人看到或听说这个情景时,都感到震惊,怀疑这不是真的。 第四句 “斯岂可理测,无乃疑于神。” 这表明人们认为这件事难以用常理解释,甚至可能被认为是超自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