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如水,苏小门前秋。
芙蓉抱芳死,纨扇当风收。
西江起愁涛,萧萧入梧楸。
诗句释义:
- “今夜月如水”:描述了月亮的明亮如同流动的水银一般,增添了夜晚的宁静与美感。
- “苏小门前秋”:提到了地名“苏小”,可能指的是一位在秋天时居住或活动的女士,门前的景色和季节结合,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 “芙蓉抱芳死”:使用了“芙蓉”这个植物来比喻,形容某种美丽但脆弱的生命形式,这里指代可能是花朵、美人等,被比喻为“抱芳”即紧紧抱住美好的东西却因此凋零或失去。
- “纨扇当风收”:用“纨扇”象征了轻盈飘逸之物,当风吹过时,它被收起,暗示了事物因外界影响而改变或消散的状态。
- “西江起愁涛,萧萧入梧楸”:描绘了西江(可能是指长江)波涛汹涌的场景,同时使用“萧萧”来形容声音或气氛,暗示这种波动带来的是忧愁或不安的感觉,最后通过“入梧楸”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具体的树木——梧桐树和楸树上,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且充满情感色彩。
译文:
明月如水般洒满了夜空,今夜的月色格外清亮。
苏小门前,秋意盎然,门前的景色也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得凄美。
那些曾经美丽的花朵,如今却因为无法承受岁月的变迁而逐渐凋落,就像芙蓉紧紧地抱着它的芬芳而死。
轻薄的纸扇被风吹得紧贴身体,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走。
西边的江面上波涛汹涌,似乎要掀起无尽的愁云恶浪,那萧瑟的声音伴随着西江的波澜传进了梧桐与楸树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瞬间消逝的感慨。首句利用“明月如水”构建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氛围,为接下来的诗意铺垫。接着通过“苏小门前秋”引入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背景画面,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第二句中“芙蓉抱芳死”则运用了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将荷花比作怀抱着芬芳而死的人,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对生命力终结的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更为抽象的情感表达:“纨扇当风收”,这里的“纨扇”不仅仅是实物的象征,更是一种轻盈而易逝的美的象征。而“当风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的短暂和不稳定性。
最后两句则以“西江起愁涛”和“萧萧入梧楸”作为结尾,不仅营造了一个波涛汹涌的画面,而且通过“西江起愁涛”中的“愁涛”暗喻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萧萧入梧楸”这一细节描写,将这份愁绪带入到了具体的自然物象——梧桐和楸树上。这不仅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绪和思想。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