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星
曹娥庙 曹娥祠堂位于江边,汉代碑文尚在。 日暖山头榛树果实飘落,草深渡口鹧鸪啼叫。 轻舟过埭急促传呼,短履沾泥拜后起迟。 忠孝两江流传万古,无需回首怨恨鸱夷。 译文: 曹娥祠庙坐落在江边的岸边,汉代的碑文依然存在。 阳光温暖,山头的榛子随风飘落,草深的渡口传来鹧鸪的啼叫声。 轻舟过埭时急促地传呼,穿着短鞋的人在泥泞中跪拜后又缓慢起身。 忠孝两江的故事流传千古,不必回首怨叹那被推翻的王莽政权。
【注释】侍:侍奉。郧西:即今湖北郧县,地处秦岭山脉东段,汉水上游地区。“饷急”:征发军粮。峡:指长江三峡一带。 “软舆扶渡”:乘坐柔软的轿子渡过江去。“蛟鼍窟”:形容江中水流湍急的地方。“落日行穿虎豹群”:太阳快要落山时才穿过了一群猛兽。“涧边人过”:指诗人骑马在涧边行走。“山陇助耕耘”:指春天来临后,诗人帮助农民耕种田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春游山田的诗。诗中通过写景抒情
【注释】 病中闻愚山病:指在病中听闻吴郡(今苏州)知府王愚山生病了。王愚山名琏,字公谨,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与杨万里、陆游等人齐名,世称“诚斋先生”,他一生关心国事,曾上疏论奏时事,因此得罪权贵而被诬陷为谋反罪,不久被贬谪到吉州(今江西吉安)去。 太史平安好: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数。这里指吴郡的太史。 声名老帝畿:声名,名声;帝畿,京城,这里指京都临安。言王愚山在京都声名很大。 书来纪春孟:书
【注释】 烈皇帝:指明末崇祯帝,即朱由检。顾苓(1587-1646),字文子,号东园,浙江海宁人。崇祯十七年(1644)任礼部主事,因忤权臣温体仁,被劾罢归。遗民:亡国之民,特指明朝遗民。黄帕:黄色的诏书。零落:残破、散落。收:收拾。 【译文】 松风二字是崇祯帝御笔写的,我在某司得到这副对联,就将它挂在我的书斋中。 櫩榜松风字,崇祯御笔留。 这是说,在松木匾额上题写了“松风”两个字
【赏析】 《杜于皇韵》是唐代诗人李嘉祐所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石头东畔凤城隈,草色年年周处台。 欲下江山邹湛泪,况缘尊酒谢公开。 秋声是处疑横笛,明月窥人数引杯。 千载登临只如此,古人不见又重来。 【注释】 石头、凤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草色:草木颜色。 周处:东晋时人,曾任武昌郡守,后为当地暴吏所害。 邹湛:即鲁渊,字泽民,东汉末年人。他为人刚正不阿,有胆有识。 谢公
【解析】 1. 本篇所写之事,是诗人晚年归隐山居后的生活。 2. 首句“圣德包无外”是说圣德普照天下,无处不至,无人不沾。 3. 第二句“天恩许遂初”是说上天的恩泽允许我回归故里,开始新生活。 4. “颠危来道路,拜舞不阶除”是说在归途中,因道路艰险,不能上台阶行走,只能拜舞于门前。 5. “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是说为了身体健康,去采集草药;为避世名,惭愧自己的医术不精。 6. “还山书细读
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玉露园陵满,珠丘蔓草新。 南阳无赤伏,北阙丧黄巾。 弓剑桥山痛,衣冠汉庙神。 千秋浑寂寞,遗墨宝幽人。 注释: 1. 玉露园陵满,珠丘蔓草新。 - “玉露”通常指秋天的露水,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气息。“园陵”指的是皇家墓地或者帝王的陵墓。“珠丘”可能是指某种地名或自然景观。“蔓草”指的是长出了很多的新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
这首诗的译文是: 烈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到后,某司香遂将其揭于斋中。 奇峰名淑景,御坐正当中。 五粒皆银鬣,双珠倚玉童。 分披九霄露,不是庶人风。 独有华阳洞,天书贮几通。 注释: - 烈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 御书松风二字:指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写的“松风”二字。 - 某司香:某司香是指负责收藏、保管这些御书的部门。 - 奇峰名淑景:奇峰指的是山峰,这里形容山峰秀丽
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顾苓得之某司香遂揭于斋中 【注释】:烈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松风”是其御笔题字。 【赏析】:此首诗表达了顾苓得到御赐“松风”二字的喜悦之情。 天藻奎章阁,芸香处士庐。 【注释】:“天藻奎章”即天藻阁、奎章阁,都是明朝的高级藏书楼名;“芸香处士”指作者的好友陈芸香(字芸香)。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好友陈芸香的居所环境,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赞赏。 不妨南渡讳,为是大行书。
春色 东郊春色起,可以问桑麻。 空树雷惊燕,清池雨种蛙。 牛羊仍在野,兵马幸无哗。 惟有徵夫急,王师正出车。 译文: 春天来了,东郊的景色开始复苏,田野里桑麻茂盛,正是农忙的时候。 树上空空的没有几只鸟在飞,一声雷响吓得燕子四散飞去。 清澈的池塘边青蛙在雨中呱呱叫,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 牛羊还在野外自由自在地吃草,士兵们也庆幸今天没有战事发生。 只有那些征召的士兵感到有些焦急